生猪价格缘何回落?
点击量:0时间:2025-04-25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利多因素阶段性兑现,生猪期价回落

  经历一轮反弹后,生猪期货本周开启下跌模式。周四盘中,生猪期货主力2509合约最低跌至13530元/吨,收盘报14135元/吨,跌幅1.74%。

  中信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李艺华表示,前期推动生猪期货价格反弹的因素包括二次育肥、宏观情绪、成本上涨等。近期,特朗普对关税的态度有所松动,市场情绪好转。同时,劳动节假期临近,二次育肥和压栏的大猪在月底可能面临一波集中出栏。从肥标价差(肥猪与标准猪价差)和肉猪比价来看,终端消费表现一般,在前期利多因素有所减弱后,生猪期货价格出现回调。

  近期生猪现货市场表现偏强,4月24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4.89元/千克,较月初上涨2%。李艺华认为,4月以来,二次育肥持续参与,养殖企业出栏均重增加,上游出栏进度偏慢,生猪供需关系暂时收紧,导致现货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由于去年行业产能持续扩张,生猪供应总量依旧充裕,所以现货价格反弹幅度有限。

  方正中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宋从志认为,4月份消费季节性走强是带动猪价上涨的主要因素。3月底,国内生鲜食品价格出现共振走强,其中牛肉价格领涨,令猪价边际压力减轻。此外,2月份以来,外盘农产品见底以及特朗普持续加码的关税政策为饲料养殖产业链注入利多,生猪远端养殖成本预期抬升,加之猪肉进口下降以及国内整体冻品库存偏低,为猪价的季节性反弹创造了条件。

  从生猪自身供需格局来看,宋从志认为,当前行业主要生产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效率而非绝对产能水平上,能繁母猪累计增幅不大,而效率的持续提升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另外,散户在经历长期的亏损后存在明显“疤痕效应”。这些都与过往周期相差甚远。因此,当前生猪产业上游虽然经历较长时间盈利,但并未积累过高风险,生猪期现货价格表现抗跌。

  李艺华表示,从期货市场来看,生猪期货远月合约主要交易成本抬升的预期,近月合约交易现货偏强的现实。4月份,贸易摩擦导致成本担忧,利多情绪发酵,生猪期股联动上涨。从基本面来看,4月二次育肥和压栏分流了供应压力,生猪现货表现抗跌,在期货贴水现货较多的情况下,近月合约出现反弹。近期利多因素已经阶段性兑现,生猪现货价格继续上涨的难度增加,周四生猪期货价格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增产周期中供应压力的担忧。

  展望后市,李艺华认为,二季度,生猪价格仍有利多驱动,但考虑到目前生猪体重偏大,预计价格上行空间有限,建议谨慎操作。从基本面来看,2024年10—12月仔猪存活率下降,新生仔猪数量微降,按照“仔猪—商品猪”6个月的生长周期推算,2025年4—6月商品猪供应压力将缓解,猪价或出现反弹,同时也要关注大猪库存的累积和释放节奏带来的波动。三季度,生猪增产周期恢复兑现,关注逢高沽空机会。2024年5—12月全国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增加,按照“母猪—生猪”10个月的兑现周期推算,2025年三季度生猪供应压力较大。从仔猪环节来看,2025年初新生仔猪量重新开始增加,且绝对数量较大,验证2025年三季度生猪出栏增幅,供应压力继续推动周期向下。

  宋从志表示,当前国内生猪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尤其是仔猪价格已回到出栏成本上方,暗示产业盈利周期有望继续保持。2025年上半年,在宏观预期转强的大背景下,价格处于低位的商品存在估值上修的条件。对于生猪而言,在低于13500元/吨的养殖成本时以逢低做多为主,或买入看涨期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