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大县湘潭探索畜禽保供与环境保护双赢
点击量:0时间:2023-11-20来源:湖南日报

 

11月13日上午,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杨嘉桥镇铺子岭村的龙泉畜牧公司储液池旁,槽罐车伸出长长的管子,不停地从里面吸取沼液。不久,4辆槽罐车就装满沼液,驶往河口镇石枫村,为蔬菜基地供肥。

“以往猪粪熏臭讨人嫌,如今却成了香饽饽。”公司负责人吴厚光说,入冬以来,全县果园、菜园纷纷“下单”,沼液粪肥供不应求。在国家项目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观念,有机肥替代化肥,已成为当地种植大户的自觉行动。

解决粪污往哪里去

湘潭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52万亩。2021年,湘潭县进入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笼子”,项目实施期5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探索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

湘潭县拥有大中型规模养殖场86个,年出栏生猪110多万头、肉鸡1600多万羽,全县粪污资源总量达167万吨。

“畜禽养殖粪污,放错了地方是废物,放对了地方是资源。”湘潭县农业农村局反复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头是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难,一头是种植大户有机肥缺,找准这个对接点,粪污就近还田,就能变废为宝。

粪污需要科学处理,才能入田。为此,县农业农村局从全县范围内筛选出龙泉、科星等5家实力较强的养殖企业,作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第三方服务主体,牵手36家规模养殖场,对接160个村,为11万亩绿色种植基地供肥。

吴厚光介绍,承担项目后,龙泉畜牧对养殖场进行了升级,新上沼肥自动生产线,新建储液池,严格落实发酵腐熟标准,开展粪污检测,实现安全还田。去年,公司收集处理粪污5万吨,实施沼肥还田3万亩。

有机肥入土好处多

在该县云湖桥镇的新联、向红、北岸等村,公路两旁的生态农庄闻名遐迩,这里出产的蔬菜、水果特别香甜。

新联村党总支书记熊炼秋介绍,依托科星生态农业公司,当地农庄与邻近的猪场、鸡场对接,地里施猪粪鸡粪,出产的水果蔬菜风味好。

庄稼一枝花,粪肥来当家。云湖桥镇北岸村种粮大户罗跃华种植200亩水稻,去年与科星公司合作,引粪肥入田。虽减少施化肥,稻谷却格外饱满。说起粪肥的好处,他高兴地说:“土质变肥沃,庄稼长势好,病虫害也减少了。”

土地流转加快,大户规模化种田。如果村里没有养殖场,有机肥源就成了难题。科星公司作为项目服务主体,探索“养殖粪肥+集中腐熟+统一还田”模式,带动周边6个村的村级经济合作社,签订粪肥还田协议,发展绿色生态种养。

粪肥当家,果蔬飘香。湘潭湘莲、花桥板栗、湘潭矮脚白、黄荆坪竹根椒等特色农产品由于主要施有机肥,品质好、品牌响,优质优价不愁销。

模式如何行稳致远

在湘潭县,种养平衡理念已深入人心。

“项目实施以来,由于财政奖补到位,5家服务企业运转正常。”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专家、科技特派员雷勇介绍,到2025年,项目实施完毕,企业将迎来市场的考验。

在项目实施头两年,服务企业主动上门,免费送肥到田间。今年起,龙泉畜牧探索市场化之路,与种田大户签订合同,沼液还田以每立方米50元的价格收取服务费。

一些种粮大户反映,明年或将放弃使用沼液粪肥。河口镇石枫村的张翠然算账:一亩水稻施用10立方米沼液肥,需要500元,比复合肥多花300元,不划算。

“这是一个不赚钱的生意。”吴厚光也算了一笔账,承担项目以来,公司投入800多万元,添置粪污处理、运输、施用等设备,常年聘请劳动力10个,沼液粪肥不仅送到田间,还要均匀施放,每立方米收费50元,实际要亏本。

“粪污处理的费用,猪场也要承担一部分。”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周侃介绍,经核算,消纳1立方米沼液将向猪场收取15元。这样,1立方米沼液粪肥还田,两头收费共65元,中间的服务企业就能保本经营。

项目实施期还有两年。周侃称,县里将引导更多农民使用有机肥,帮助服务企业优化流程降成本,助推模式推广行稳致远,让循环农业“扎根、开花”。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