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信多措并举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量:140时间:2023-10-19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直以来,广东农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农副产品稳产保供的部署要求,聚焦生猪产业,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抓手,深入生猪养殖户、企业走访调研,了解融资需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模式,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8月末,累计发放“生猪贷”157亿元,稳稳托住了人民群众手中的“菜篮子”。 

  一、完善机制建设,有效保障生猪贷款落地 

  广东农信在营销激励、业务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不断完善机制建设,以完整的体系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做好生猪的稳产保供。一是出台信贷支持政策。制定信贷支持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十条举措,将生猪生产信贷投放纳入涉农服务重点指标监测,倒逼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制定生猪贷业务管理办法,促进生猪产业业务的有序发展。二是建立营销激励机制。将生猪贷款纳入绩效考核,明确规定生猪贷款为考核加分项目,鼓励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支持,全力支持生猪正常生产和供应。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对于在生猪贷款中形成不良的,在授信工作各环节已进行尽职调查的相关人员责任进行免除,鼓励客户经理积极放贷,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政银合作,确保精准对接生猪企业 

  广东农信坚持以支农支小为定位,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实行网格化走访生猪养殖链经营主体,了解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在肇庆地区,广东农信积极与各级畜牧兽医局及生猪养殖协会对接,参加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业务交流会及调研座谈会,搭建政银对接沟通平台,共同推进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收集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及上下游企业项目名单,开展深入走访、调研,了解生猪养殖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落实金融支持“一户一策”,精准支持每一户生猪养殖链上的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8月末,当地农商行走访生猪养殖链上经营主体82户,投向生猪产业贷款余额1.81亿元。 

  三、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针对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大小不一致、抗风险能力强弱不同等特点,广东农信不断丰富信贷产品体系,切实满足生猪养殖链经营主体的不同资金需求。一是对于小而散的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在“一对一”采集农户信息后,以“整村授信”的模式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户散户解决融资难题,提升农户散户整体抗风险能力。如,在韶关新丰县,广东农信对当地养殖专业镇黄礤镇“整村授信”1623万元,实现年出栏生猪约50000头,创造近1500万元经济价值,惠及68户养殖户。二是对于生猪养殖企业缺乏不动产抵押的融资难题,充分盘活企业拥有的生猪活体资产,以生猪作为活体抵押,迅速开展和推进“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如,在茂名市通过“码上服农”平台,发放生猪活体抵押担保(“生猪贷”)贷款,截至8月末“生猪贷”余额达5414.8万元。三是对于生猪产业链条上的猪舍建设,根据“公司+养殖户”现代化养猪模式,创新推出助力猪舍建设、最长期限可达5年的“宝猪贷”,帮助生猪养殖主体为生猪搭建一个更好的“家”。以在清远佛冈县为例,截至2023年8月累计发放“宝猪贷”16笔、贷款金额835万元。 

  四、优化金融服务,助力打造全产业链品牌  

  广东农信通过畅通信贷资金申请平台、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等不断优化对生猪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助力企业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品牌。一是构建线上“一站式”服务。在茂名地区,充分运用“好融易”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贷平台,上线生猪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构建集线上申贷信息采集、贷款审批与发放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二是打通线下绿色审批通道。在肇庆广宁县,积极对接当地养猪散户和养猪企业,在受理客户资料后,开辟“绿色直通车”,加快审批流程,在3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贷款受理、调查、审批等手续,有效缓解了客户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三是助力打造新型产业链模式。在韶关新丰县,为广东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授信2540万元,支持其“公司+基地+连锁店”全产业链发展,实行“自己繁育、自己养殖、自产饲料、自己销售”的全封闭管理模式,培育出经农业农村部审定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喜事顺黑土猪”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