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产能 智慧养猪 绿色发展——贵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点击量:198时间:2023-09-27来源:天眼新闻

 

猪粮安天下!生猪稳产保供,呵护群众“吃肉自由”,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指数。贵州将发展生猪产业摆在重要位置,由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主抓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各部门引导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汇聚合力绘就一幅生猪产业“畜”势勃发的丰收图。

2022年,全省生猪出栏1985万头,增速排全国第5位;净调出生猪322万头,排全国第9位,实现由“净调入省”向“净调出省”的历史性转变,“肉盘子”越端越稳。这一非凡转变背后,是贵州坚持调结构、稳政策、建体系,先后出台各项调控政策,促进全省生猪产业稳步发展的铿锵步伐。

当前,贵州加快描绘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画卷,全产业链产值加速增长,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稳定产能,呵护“吃肉自由”

检疫、清理、装车……9月5日,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老顶沙生猪养殖场一派忙碌,477头肥壮的生猪分批装车出栏,运往外地。“今年预计有2400头生猪出栏。”丹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洪群笑弯了眉眼。

稳定产能,离不开规模化提供保障。依托山地资源禀赋和多年发展养殖产业的比较优势,综合采取“自养”、“共养”、“散养”模式,截至目前,黄道乡年出栏生猪规模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15个,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

而黄道乡生猪产业的风生水起,更印证了贵州发展生猪产业的诸多优势。产业政策、自然优势、区位条件和交通发达等多重利好叠加,正是贵州有望发展成为国内的高品质猪肉产区的底气所在。

眼下,贵州正成为全国生猪产业的开发热土,一批批龙头企业纷至沓来,温氏、德康、日泉农牧等纷纷在贵州扎根发展生猪产业。据统计,全国猪业龙头企业二十强中已有80%落户贵州。

贵州正持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保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生猪产能,确保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1508.3万头,同比增长3.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3.5万头,同比增长1.8%,生猪出栏1106.4万头,同比增长1.1%,生猪稳产保供持续向好。

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更加坚定生猪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发挥贵州的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节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生猪产业。同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守护好群众的“肉盘子”。

智慧养猪,强化科技支撑

“自动精准饲喂,猪的实时体征数据,站立或躺卧形态……”在观山湖区,由大数据企业贵州猛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猛猪供应链可视化大数据中心,可在移动设备上对生猪饲喂实行全自动作业,并能实时掌握养殖户猪场内情况。

位于松桃自治县大坪场镇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公猪栏、妊娠母猪栏、产仔栏、生长育肥栏,单列式和双列式猪舍、水泥地面猪床、碗式饮水器等各种自动化先进生产设备,为自繁自育式的生猪标准化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贵州各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科技兴业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

强猪先强种,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猪种业振兴。去年,贵阳德康(中寨种猪场)遴选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实现了贵州省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零的突破。培育好“猪芯片”,贵州生猪种业正在加快赶超。

从一家一户饲养的庭院经济到工厂化、规模化的立体养殖,从“小散乱”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政策给力、科技赋能,贵州生猪养殖正逐一破解传统生猪养殖面临的多重难题,产业韧性越来越强、产业活力越来越足。

围绕育种、养殖、饲料到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环节等生猪全产业链,贵州不断提升生猪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六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产业助农增收养猪不见猪,全部楼上住!

生产区,6层的电梯房猪舍,自动饲喂等设备一应俱全,不同阶段的生猪坐着电梯入住相应猪舍,夏天吹空调、冬天有暖气;环保区,猪粪经过发酵、干燥等流程处理后变成优质有机肥,而污水在经脱色除臭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通过管道输送至附近的粮田……在位于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的贵州独山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独山一场,绿色生态链托起金色产业链,绿色养殖的生动实践每天都在上演。

站在独山一场门口,该公司副总经理韦启鸿介绍,独山一场每年可出栏10万头生猪,每年产生的粪污量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

独山县是贵州省“生猪产业聚集突破区”,在生猪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成为生猪养殖的必答题。随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的有效实施,目前,独山县实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贵州大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重点开展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养猪粪污必处理、种植施用有机肥”的绿色理念在贵州各地生猪养殖行业深入人心。

联农带农共奔富路。贵州现有生猪养殖场(户)达264万个,部分地区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收入30%以上。越来越多合作典型模式和利益联结典型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释放富民效应。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