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大山内建起“高大上”生猪基地|顶尖生产工艺,乡村振兴新引擎
点击量:209时间:2023-09-18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大山内建起了“高大上”生猪基地。先进的除臭系统、自动喂养生产线、三级管控防疫病、猪粪变有机肥……9月15日,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协作办率团赴安顺市调研采访团,走进安顺越秀生猪养殖项目点,高科技满满的生猪基地,令众人赞叹不已。

年出栏31万头断奶仔猪

从安顺市区出发,大约30分钟车程,大巴车来到了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安庄村。这里风景秀丽,周围被大山所怀抱,安顺越秀生猪养殖项目点就位于此。如今,一栋栋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楼舍已拔地而起。

安顺越秀生猪养殖项目是广州越秀集团与安顺市战略合作协议项目之一,也是粤黔对口帮扶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涉及用地面积800余亩,项目从2022年9月25日正式开工,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越秀农牧食品副总经理刘忠介绍,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到年底将全面竣工。

该项目设计规模存栏量为12000头。“我们称为‘3380’,其中3000头是父母代猪、380头是祖代猪,总共有3条线。”刘忠说。

通俗地说,该基地内主要出栏的是断奶仔猪,猪仔从这里出生、断奶,然后被运送到广州育肥。一年下来将出栏31万头断奶仔猪,最终走进广州人民的菜篮子。预计2024年4月开始引种,明年年底将可出栏断奶仔猪。

国内顶尖生产工艺

目前,项目点内产房、猪舍、配怀舍等都已建设完毕,内部可谓科技感满满。

记者在产房内看到,该产房一个床位就花了数千元,在每个床位上,都对每头猪建立了档案,猪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在这里,猪的食物和水都是自动进行提供。同时,这里还安装全自动通风系统,随时能保证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

此外,这里还配置了温度传感器,对温度、湿度、氨氮等进行检测。这里的环境也是恒温的,冬天既要保证通风,也要保证温度,以确保小猪不会生病。

“流水线操作,确保产房满房。”刘忠告诉记者,他们会对某批次的母猪采取同期发情技术,然后为它们同时配种,妊娠期为114天,在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内,待生下猪崽21天断奶之后,对产房进行消毒烘干,第二批猪又入住进来。

此外,第一批母猪断奶之后,90%又会发情,然后再次循环。同时,还会准备后备猪,确保产房满负荷运行。

投入数千万建除臭系统

部分传统养猪场,臭味让人苦不堪言。安顺越秀生猪养殖项目另一个特点则是环保猪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了数千元建除臭系统。

养猪场空气种弥漫臭味主要是因为存在氨氮。在这里,空气将从猪舍中抽出,在排到外界之前,将经过幕帘,随后,空气将被水“冲洗”,水中也加入了酸性和碱性药物,对氨氮进行稀释,排到外面之后几乎没有异味。

此外,该项目对于疫病防控也颇为严格。

“我们采取的是三级管控。”刘忠告诉记者,未来在基地内将是全封闭管理,除了第一次从外引种之外,未来都是在内部体系完成引种。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要进入猪舍内,必须要洗三次澡,同时还要对非洲猪瘟等进行检测,穿上防护服才能入内。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党委书记沈宽祥对该基地充满了期待。

“该项目给其他产业发展带来方向性的导航作用。”沈宽祥说,项目采取的高科技建设理念,将植入本地企业的脑海里,提升大家的认识水平。同时,随着项目推动,该项目将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秸秆回收业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生猪基地运行之后,对整个安顺有机肥的需求也将得到缓解。目前,在生猪基地旁,越秀集团与当地合作社进行合作,流转了村民土地,已种植起了高粱,届时,猪粪将成为高粱的有机肥,周边村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用,还可来做产业工人,种植高粱。

同时,生猪基地内工人则是大多是本地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当地就业约500人,为贵州、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生猪,带动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沈宽祥告诉记者,经初步测算,生猪基地将直接带动周边安庄村、河桥村、狗场屯村三个村集体经济增加30万,3个村5000人的人均收入每年将增加1000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