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口:办理“身份证” 助推慢养猪产业再出发 | |||||
![]() |
|||||
|
|||||
“谷老师,我们家荣昌猪产仔了,麻烦你过来指导一下我们打耳号。”8月7日下午,城口县鸡鸣乡慢养猪专业合作社祖代猪场业主曹尚珍高兴地拨通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养猪专家、产业指导员谷山林的电话,告知家里荣昌猪产仔的喜讯。 接到电话后,谷山林马上和金岩村驻村工作队、乡兽医站站长冒雨驱车前往祖代种猪场,紧锣密鼓地开展起建档工作,打耳号,断齿,对仔猪毛色特征、仔猪父母、出生日期、总产仔数、活产数等各项指标录入存档。 谷山林抱着小猪崽儿边工作边介绍道:“打耳号就是给猪取名字,就跟人出生取名字差不多,是育种工作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还要建立系谱档案,就像是给小猪崽儿办‘身份证’,记录了种猪遗传信息的主要来源。” 2022年,鸡鸣乡通过开发慢养猪溯源系统,为每头慢养猪建立成长档案,实时更新饲养环境、饮食结构、健康状况、生长周期等各项数据,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鸡鸣乡深入推动“两种两养”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在打造生猪饲养“慢字号”上出实招,在持续做优“城口老腊肉”这一“金字招牌”上见实效。 强化示范带动 提升规模养殖效益 2022年初,鸡鸣乡成立了重庆市首家慢养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以规模养殖场为核心,5头以上养殖户为主体,其他小养殖户强带动的新型养殖模式,目前已吸纳社员28户。专业合作社把鸡鸣乡大部分散养猪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统一品种、合作采购、标准饲养、精细管理、降低成本等,形成了规模抱团效益,持续增强猪肉市场竞争力。 曹尚珍是村里有名的生猪养殖大户,每年都有近千余头生猪出栏量,受行情影响,找到合适的销路让她犯了难。在产业指导专家谷山林的指导下,曹尚珍加入了慢养猪合作社。 “2022年初,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我们逐步实现了统一销售,通过提升猪肉品质,与普通生猪进行区分,实现优质优价、按质论价,今年我养猪出栏800余头,按照现在的行情,我今年光养猪都能有100余万元毛收入。”曹尚珍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合作社还通过建立“消费帮扶、合同订购、实体销售、线上认购”的多元化销售渠道,每年助推生猪产业增加了20%的经济效益。 选育优良品种 不断提升猪肉品质 2022年5月,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产业指导组的专业技术和科研力量帮助下,鸡鸣乡成功引进了6头荣昌种猪,优选3家养殖大户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喂养农家五谷杂粮、青绿饲料,在地慢养10个月以上,有2户已经成功培育出了肉质优良且瘦肉率高的内二元猪,1户即将产仔。 据介绍,此次荣昌母猪生产的内二元母猪成年后将与外种猪约克或长白公猪杂交,利用荣昌猪肉质好、耐粗饲,外种猪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势,取长补短,杂交育种出生产瘦肉率更高、肉质更加优良的内三元猪,为进一步提升城口老腊肉肉源品质打开新通道。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产业发展保障 2022年3月,鸡鸣乡成功引进万源批发商建立了首家饲料原料仓库。通过在仓储中心购买饲料,取消了传统“批发商—经销商—用户”的销售模式中的经销商环节,极大地缩短了销售链条,降低了成本。 据谷山林介绍,通过仓储中心直接将玉米、麦麸、豆粕等8种优质饲料进入专业合作社,不仅为社员提供品质更高的养殖饲料,还将以最低价出售给社员,为慢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今年玉米的市场价是1.68元/斤,通过仓储中心以合作社统一购买是1.58元/斤。”谷山林说道,“这1角的差距可不能小瞧,养殖玉米消耗量非常大,优惠的这1角钱便能为社员降低很大的生产成本。” 下一步,鸡鸣乡将着力打造慢养猪专业合作社,依靠产业组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强内二元猪管理指导,逐步实现绿色、健康、优质的内三元猪培育目标,为助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贡献鸡鸣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