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城杂游——白云观五 | |||||
![]() |
|||||
|
|||||
神特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把它俗称“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 ![]() 据传,原来是清乾隆皇帝为纪念他那匹南征北战、令人心爱的坐骑,便命工匠铸造了这一神奇之兽。盖我国古时有千里马、万里特之说。
![]() ![]() 神特鞍子上的花纹很细致。
![]() 从鞍子后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信弟子”“发心诚造献”的。上面白云观自己的册子,硬扯到乾隆皇帝身上,真是扯淡。
长期以来,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特有一种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牠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 ![]() ![]() 上面两幅照片拍摄于2023-03-12;下面是2006-05-30。看来这些神仙也要换装。面前牌位也升级了。
![]() ![]() 据介绍:
钟离权,姓“钟离”,名“权”。亦称“汉钟离”。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属陕西)人。有说为东汉时期人。钟离权的形象常是坦胸露腹,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面,头上扎两个丫髻,神态自若,为一闲散汉子。 ![]() 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关于他的介绍很多。一说他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山西芮城永乐镇招贤里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原为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时尽歼唐室子孙,于是携妻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因常居洞中,故字洞宾;妻死之后,号纯阳子。一说他原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因仕途不顺,转而学道。
说他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钟离正在熬黄粱粥,见洞宾有睡意,即授一枕。洞宾酣睡,睡中梦尽生平兴衰:先是中了状元,历翰林院,秘阁学士,当宰相十年,夫妻恩爱,子孙满堂,权势富贵,无与伦比。忽被重罪,籍没家财,妻离子散,流放岭南,穷苦夕问,恍然梦觉。醒来米粥尚未熟。于是洞宾被“黄粱一梦”所感化,欲拜钟离求其超度,钟离权又以生、死、财、气十试考验,都心无所动,于是授以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 ![]() 后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和天遁剑法。他感悟修道要:,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他以慈悲度世为修道目的,誓愿潜心修道,度尽天下众生。初居终南山,又亲受钟离祖师上真秘诀,修炼成仙。
![]() 于是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现,世莫能测。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形象生动。因吕洞宾既精剑术,又能饮酒,善于诗文,故又被称为“剑仙”、“酒仙”、“诗仙”。
宋代,吕洞宾被封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托孚佑帝君”。又曾传度刘海蟾、王重阳,开道教北宗。王重阳又奉他为“北五祖”之一,故尊称为“吕祖”。 ![]() 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 ![]() 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此五尊坐像都为清代木雕像,高约1.2米。
![]() ![]()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泰山玉女”,相传为泰山东岳大帝之女,或说为黄帝派遣至泰山迎西昆真人的七位女子中的一位,后修道成仙。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祷之则灵。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她的圣诞为农历三月十五日。 文昌殿 原名“北五祖殿”。今殿内主祀文昌帝君。 ![]() 文昌殿门外的高大立像为“魁星”,其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左手拿斗,意谓“魁”字中间的“斗”字,右手拿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姓名。据说,他先用笔在盛着墨汁的斗里“点”一下,然后“点”到考试题上,要是“点”中了谁的,谁就金榜题名。最先点中的为夺魁者,即第一名或说是“头名状元”。此谓“魁星点斗”。在民间演戏时,也经常可以观看到此情节。他挺着大大的肚子,意谓学问高深渊博,满腹经纶。 ![]()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在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较高。据载,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天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此神最早起源于地方神梓潼神。传说梓潼神原为四川地方的守护神,名张亚子。唐玄宗、唐僖宗到四川时,都受到他的护祐,故玄宗封他为“左丞相”,僖宗封他为“济顺王”。他能预知士人的科举命运,屡次显灵,受到士人崇信。“士大夫过之,得风送雨,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送雨,必至殿魁。”
![]() 据传王安石幼年时曾过梓潼神,庙、风雨大作,后来他果真位至丞相。宋真宗咸平年问(998-1003),封为“英显武烈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此后,文昌星神就与梓潼神合二为一,成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明代时,天下学宫都立文昌祠。清代崇奉之风极盛,每至古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朝廷都派官吊前往祠庙祭祀。旧时中国各地都建有众多的文昌庙以奉祀文昌帝君。现在白云观的文昌殿也成为升学考试、升职考试、应骋考试等各类应试者常来奉祀的地方。
![]() ![]() ?文昌帝君左边供奉的是孔子,为中围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另外左右两侧还各有四尊铜像,则为侍臣、侍者和马童。文昌殿的这些铜像都为明代造像。 从这个殿的供奉进一步证实:道教是个大杂烩。儒家的孔子、朱熹成了他们的坐上宾。如果他们信儒教,比朱熹高的亚圣孟子,为什么不供奉?孔孟提倡“仁者爱人”,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我认为他是孔老二的不肖子孙。他们选择了朱熹这个在儒教中有争论的人物令人不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