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新局 谱新篇 全产业链生猪养殖 助增收促发展 | |||||
![]() |
|||||
|
|||||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武山县以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目标,因地制宜打造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养殖方式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也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2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武山县工业园区的武山湘大骆驼饲料厂看到,一辆辆满载饲料和原料的运输车辆经过一系列检验程序,按规定消毒后,通过专用通道有序出入。 “饲料是整个生猪养殖的前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不能有半点含糊。”唐人神集团西北项目发展负责人周健强说,为了保证饲料品质,防止带“毒”风险,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能进入饲料生产区,工作人员及饲料转运车进入,都要经过严格的洗消流程。 据了解,唐人神集团武山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是省列重大项目,总投资25.1亿元,规划建设规模化养殖场9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厂、洗消中心等。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目前,总投资19.7亿元的生猪绿色养殖项目已完成投资7.8亿元,洛门邓湾、榆盘马寨、沿安草滩3个养殖场建成投产,沿安西沟,高楼八营、斗底等3个养殖场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2.4亿元的武山湘大骆驼饲料厂则是唐人神集团武山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子项目之一,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建成投产,截至去年年底累计生产饲料10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按照逐年递增计划,今年目标是生产饲料14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 “项目达到全产能后,将实现年产高科技生物饲料42万吨,年产值15亿多元,创造利税约合1500万元,实现200多人的稳定就业,成为唐人神集团西北地区生猪养殖饲料生产供应基地。”周健强说。 记者获悉,除了缴纳税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外,唐人神集团的生猪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也带动不少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包括饲料厂在内,秦州、通渭、武山等地的养殖场共有员工600多人,60%是天水人,其中有不少是武山本地人,这些员工全部在籍在册、工资稳定且由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周健强说,近年来,他们公司大力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猪苗、免疫、技术、饲料,农户出人力并自备养殖圈舍,到生猪出栏时由公司组织统一销售。在市场行情低迷的形势下,养殖农户依然可以得到稳定可观的收入,这能直接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他们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周健强介绍,他们的生猪养殖场有一套专门的废物处理流程,会将粪污利用发酵的形式变成沼液,然后再通过消纳管网还田,使用过的针剂瓶、包装等都是委托专业医废处理机构代为处理。 据悉,2022年年底武山县生猪饲养量达35.39万头,其中存栏15.04万头、出栏20.35万头,肉产量1.63万吨、产值4.57亿元。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对现有生猪养殖基地的改造提升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加快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扩大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和冷链运输等方面招商引资,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采访当天我们要进饲料厂时,在大门口遭到了婉拒。“我是这里的管理者,也从未踏进去过,只能通过监控视频察看情况。”周健强的话为大家解了惑。严格的管理是为了有更安全的环境,更高端的品质。确实,只有把好了“源头关”,老百姓才能吃上“放心肉”。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