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纳百生物”推荐阅读【主题策划】黑龙江省地方猪—民猪“北猪南繁”的机遇与方向 | |||||
![]() |
|||||
|
|||||
黑龙江省地方猪—民猪“北猪南繁”的机遇与方向
何鑫淼1,王文涛1,田 明1,亓美玉1,赖 喆2,刘 娣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海南省中农谷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 琼海 571400) 1 黑龙江省地方猪产业发展瓶颈 及新思路 1.1 黑龙江省地方猪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生猪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从最开始单纯的温饱需求, 转变为肉质、口感、风味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而我国地方猪种种质优良、特性突出,是良好的育种资源,黑龙江省的地方猪种有哈白猪、民猪等,目前对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 民猪是我国特有的东北地方猪品种,作为唯一一个受国家级保护的地方品种,民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显著等优良特性,肌内脂肪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高于引入猪种,能培育雪花肉,口感香嫩,润滑多汁,经过合理利用,可生产具有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的优点,曾推广到全国20余个省市,一度是国内主要养殖品种。 黑龙江省现有1 个国家级民猪保种场和1 个省级民猪保种场,还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的5 个民猪资源保存及扩繁场,黑龙江省保有纯种民猪可繁母猪2 000 头以上,哈白猪养殖场目前只有1 个,且血统数不到3 个。 1.2 存在的问题 民猪和哈白猪品种方面主要存在资源群体相对较小、血统数量低、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问题。与引入猪种相比,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政策支持滞后,需要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1.3 发展方向 结合以海南省为代表的南方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地方猪“北猪南繁”“北育南用”的发展新思路。海南省气温终年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黑猪的饲养成本,以东北地方黑猪种质资源上的优势,结合海南人的猪肉饮食习惯,建议“北猪南下”,以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及大型企业为依托,进行南北地方猪品种的深度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2 海南省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海南省黑猪品种 海南省本地黑猪常见品种有屯昌黑猪(主要分布于屯昌县各地)、定安黑猪(主要分布于定安县雷鸣、龙河及黄竹等镇)、五指山猪(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琼中、保亭、白沙、东方、乐东等县市),除此之外海南省的黑猪品种还有从省外引进的民猪、广西陆川黑猪、广东小耳花黑猪、广东花猪、四川眉山黑猪、川藏黑猪、东北黑猪、北京黑猪、湖南桃源黑猪等品种。 2.2 海南省黑猪产业发展现状 在海南省,无论是菜市场还是生鲜超市,黑猪肉都是最畅销的品类之一。与北方饮食习惯不同的是,海南人对黑猪肉十分青睐,在市场上有许多相关副产品,如“定安黑猪肉粽”“黑猪香肠”,甚至一些餐饮企业推出“黑猪骨汤”等特色产品,成为当地的招牌菜之一。2021 年度海南省各县市农贸市场信息调研结果显示, 黑、白猪比例为8 ∶ 2,黑猪消费比例远远高于白猪,热鲜黑猪肉在农贸市场零售价居高不下,如猪肚可达60.0 元/kg,排骨为34.25 元/kg,肘子为27.5 元/kg,前腿肉24.6 元/kg, 价格相对较低的猪肺也达到15.5 元/kg, 相比于黑龙江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海南省人口合计1 193.8 万,其中过百万人口的有海口市和三亚市, 分别为287.3 万和103.1 万人,以琼海市为例,琼海市目前有52.8 万人口, 人均可支配猪肉100 g/d,总消耗量216 头/d。屠宰量方面, 海口市可达2 300 头/d,三亚市为1 280 头/d, 万宁、文昌、琼海、澄迈、屯昌、东方等地约为150~600 头/d,合计屠宰量近6 000 头/d,由于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中小养殖散户急速退出,即便规模化的养猪场也几乎减少一半,海南省黑猪年需求量超过150 万头。调研显示,目前海南岛内黑猪规模化养殖场约有20 家左右,分布在定安、屯昌、琼海、澄迈、临高等市县,随着海南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人口数量的上涨,加之对餐桌品质要求的提高,目前海南省内的自主养殖规模已经满足不了岛内居民的需求,黑猪市场空间巨大。 2.3 海南省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2.3.1 深加工能力弱,闲置产能情况严重 据海南省目前各市县每日屠宰量调研信息显示,在大中型屠宰厂中,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占90% 以上, 其中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精分割车间及排酸库, 且辐射半径短,仅供应本地乡镇热鲜肉为主,缺乏深加工能力;个别屠宰场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猪只屠宰量达不到满负荷要求。 2.3.2 种源混乱 海南省的黑猪品种并不统一,而是由当地黑猪与外来不同猪种杂交经过长期驯化而成,种源的混乱导致黑猪肉的质量参差不齐,且生长速度不统一,生产效率低下,加之黑猪养殖周期相对于白猪更长,大大增加了猪场的栏舍周转。同样由于缺乏统一的养殖和营养标准,黑猪肉质量差异很大,没有形成自主的有力竞争品牌。 2.3.3 养殖防疫及环保压力大 中小养殖场在防疫及环保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养殖舍大部分为开放、半开放结构,疫病防控压力大,养殖场周边种植土地少,粪污成肥后还田压力大。 3 促进黑龙江省与海南省黑猪产业合作共谋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黑猪产业想要做好,必须从种源抓起。黑龙江省地方品种民猪和哈白猪中,民猪无疑是更适合海南市场的猪种。为了更好地保持猪种各项性能和指标,可以建立黑龙江—海南联合繁育体系,即在民猪主要分布地建立若干祖代场,在海南建立对应的父母代场、商品代场,根据海南市场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不同的杂交模式,同时开展专门化品系培育,为培育适合海南省的民猪新品种建立基础。一是在做好种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联合产业,开展优势企业+ 养殖户+ 散户的养殖模式,建立多统一标准的养殖模式,由优势企业开展市场端发展,养殖户和散户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二是将科技融入产业,科研院所借助企业市场资源的同时,企业也依托于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以弥补海南黑猪市场短缺,也解决了东北地方猪种在北方市场上的瓶颈,达到双赢目的;三是在政策上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引种进琼、环保环控、土地资源、市场补给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培养新型育种和养殖人才,尤其要加强南北方黑猪育种及养殖人才交流学习;五是加大海南本地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拓宽黑猪产业种源领域,创造更大产业空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