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宿主遗传信息关联着肠道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也关联宿主表型、免疫及疾病治疗。所以,当前普遍的研究共识是,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驱动机体进化的重要因素。
虽然这些共识说得轻巧,但这其中,宿主的遗传变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其自身的肠道菌群组成,却一直是个国际研究热点及难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看来,宿主遗传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自身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在国际上存在学术争议。因为要鉴别到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因果基因突变,非常困难。
“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农场动物研究领域都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多只是找到关联性,并且结果难于被重复。”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杨慧向记者补充。
在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及其江西农大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现ABO血型基因通过调节N-乙酰半乳糖胺浓度显著影响猪肠道中丹毒丝菌科相关细菌的丰度,并系统地阐明了其作用机理。也就是说,他们鉴别到宿主基因组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并系统阐明了其中的作用机理,是为国际上整个农业动物领域首次。
在此篇重量级的论文中,黄路生院士、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陈从英、引进专家米歇尔·乔治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同校的杨慧副教授与吴金鸳博士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2009年,黄路生教授开始设计建立嵌合实验群体,利用四个主要西方猪种与四个主要中国(亚洲)地方猪种轮回混合杂交构建全球唯一的家猪嵌合家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商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