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畜牧业大多数企业创始人仍然冲锋在一线?
点击量:374时间:2022-05-23来源:农财宝典

5月18日,天邦实际控制人张邦辉重新担任董事长,并对企业过去和未来的策略进行了深刻点评,引起行业热议。
 
笔者高度关注这一新闻。笔者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感慨:为什么中国畜牧业的大多数企业创始人至今仍然勤勤恳恳冲锋在第一线?是不能退休?还是不愿赋闲?
 
从改革开放初开始算,目前畜牧业大致存在四代创业者。第一代:198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如刘永好、刘汉元等;第二代:199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例如薛华、邵根伙、张邦辉等;第三代:2000年-2010年创业的企业家;第四代:2010年至今的创业者。
 
绝大多数发展得比较好的农牧巨头企业,都仍然是创始人在掌舵或者真正操盘。创业型农牧企业家成功“退居二线”的案例寥寥无几。
 
创始人无法“退休”
创始人无法“退休”的管理现象,原因大致有三类:不必;不能;不愿。
 
第一种,不必。许多畜牧企业家仍然年富力强,正是人生黄金时刻,还不到急流勇退的时刻。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40多年历史,即使是第一代企业家,仍然只有60-70岁。要知道,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往往与其踩过的坑跳过的坎成正相关,年龄大的人占优势。例如,2009年,78岁的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就曾经被邀请出山,担任日航董事长,挽企业于狂澜之中。
 
第二种,不能。畜牧业(尤其是饲料业)是一个相信英雄的行业。大多数企业的灵魂与英雄其实就是其创始人,企业和团队文化深深打上了创始英雄的个人特质。尽管人们忠告现代企业需要告别个人英雄主义,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国企业仍然无法离开一个英雄。而企业创始人掌握着企业的绝大部分内外资源,他们不仅仅是英雄,更是企业真正的发动机。一部机器,要更换发动机,绝非简单的事情。中国畜牧业独特的政商环境,尤其需要资深的创业者保驾护航。
 
第三种,不愿。一些创始人出于工作习惯和个人性格,事必躬亲,没办法离开一线。离开了工作,有些忙碌惯了的老板可能一时半会找不到奋斗感。但由于资历和能力,只要他们在参与管理或遥控指挥,其农二代或者职业经理人自然很难真正接班。
 
坦率地讲,中国的农牧企业,最“老”的也只有40多年历史,距离百年企业仍然非常遥远。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几代企业家同台竞技的局面。行业台上的企业家主角,目前仍然是第一代(80年代创业者)和第二代(90年代创业者)为主。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商明涛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