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主题策划】冬春季节产房仔猪腹泻防控策略
点击量:449时间:2022-01-27来源:猪业科学

 

 刘志伟,张清瑞等

 

 

 

长期以来,产房仔猪腹泻一直是广大养殖场/户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产房仔猪特指出生到断奶期间的哺乳仔猪。产房仔猪腹泻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普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冬季与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产房仔猪腹泻是产房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临床症状,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产房仔猪腹泻后的主要表现为进食少、生长慢、饲料浪费多。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对发病仔猪进行治疗,很可能会造成发病仔猪的大量死亡,给猪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内容由笔者将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归纳而成,笔者认为产房仔猪腹泻的防控应做到及时管控、筛查病因、剔除病原、优化管理和综合防控。

 

1  腹泻分类

 

1.1  病原性腹泻

1.1.1  细菌因素

引起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有早发型大肠杆菌、迟发型大肠杆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沙门氏杆菌、C型产气魏氏梭菌等。

 

1.1.2  病毒因素

引起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危害严重。

 

1.1.3  寄生虫因素

引起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有等孢子属球虫、艾美属球虫、猪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多呈慢性经过,危害程度与日龄呈负相关。

 

1.2  非病原性腹泻

1.2.1  母猪因素

分娩前后母猪的营养水平与其泌乳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母猪妊娠后期,若母猪无法获得充足营养或营养不均衡,将引起母猪体况不佳,导致泌乳量少、母乳质量差,产房仔猪因无法获得充足的母乳而引起腹泻。同时,妊娠期母猪营养过剩会引起母猪体脂储存过多,产房仔猪因母乳中脂肪含量高而引起腹泻。

 

1.2.2  仔猪因素

初生仔猪由于自身生理发育特点限制,其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摄入食物的消化能力有限。仔猪出生前的生存环境为无菌环境,出生后的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病原。出生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主要靠脐带来获取发育所需养分;出生后,养分主要来自于母乳与饲料,食物形态和摄取方式发生改变,应激因素增多;极易引起仔猪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发生腹泻。

 

1.2.3  管理因素

初生仔猪由于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如果产房内防寒保温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较大、卫生较差、断奶不当都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给仔猪补料时应采取平缓过渡的方式进行,切忌突然转换。同时,要对猪群饮水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饮水质量,以防止因饮水质量差而引起的仔猪腹泻。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产房仔猪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详见表1,不同因素引起产房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如图1、图2、图3、图4。

 

 

3  治疗措施

 

3.1  及时隔离

责任心是猪场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猪场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猪场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产房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心培训,特别是产房饲养员与兽医技术人员。成立产房相关工作组,制定产房巡查制度,督促并监督产房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落地。产房应设置病猪隔离栏舍,以便发生疾病时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巡查过程中要着重观察猪群整体状态,查看产房仔猪哺乳、采食、饮水、排便等情况,细心查看哺乳母猪采食、饮水、排便、产道恢复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并隔离,同时要报请场内相关负责人知晓,及时研讨商定防控方案,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跟踪落实。

 

3.2  对症治疗

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后,通常情况下均会导致患病仔猪的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逐渐消瘦、皮肤粗糙、褶皱炸毛等。丢失大量的体液会打破患病仔猪体内的酸碱平衡,导致患病仔猪出现酸性或碱性中毒,若不及时进行科学有效治疗,患病仔猪可能快速死亡。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后,在查明病因前应及时对患病猪只进行对症治疗,这就要求产房兽医技术人员一旦发现该种情况,应立即对患病仔猪进行对症治疗,一般采取静脉推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体液、能量补充。也有采取肌肉注射和口服方式的,但效果不如静脉推注、腹腔注射。补充体液和能量的同时也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混合感染。

 

3.3  对因治疗

当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时,猪场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人员采集病料送检,督促检测机构尽快查明致病原因,针对致病原因出具对应的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做到有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致病原因无论是病毒、细菌、寄生虫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猪场管理者都应从加强营养调控、做好环境卫生、强化疫苗免疫、做好药物防治、适时保健驱虫等方面入手。对于有成熟商品化疫苗的致病原因,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着重考虑该区域及场内常见的引起产房仔猪腹泻的致病原因的相关疫苗。常见产房仔猪腹泻相关疫苗免疫程序详见表2。猪场制定免疫程序时,具体免疫注射哪些疫苗需要根据该区域、周边及场内的实际情况确定。

 

4  防控建议

 

4.1  细化生物安全措施

落实猪场生物安全各项措施,做好猪流、物流、人流、料流等各种进出场内人、猪、物的消毒工作,严禁外来人员直接进入生产区。一切场外人员进入场内前都需要严格按照猪场生物安全隔离措施进行隔离,同时做好隔离人员衣物、用具、食物等相关病原检测工作,如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小单元、批次化生产流程,做好断奶后产房的清理、清洗、消毒、干燥工作,进猪前一天对产房再次进行清扫、消毒、干燥,力求产房整洁、卫生、无污染。在产房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脚踏消毒盆,每天更换消毒液,阴雨天要适度加大消毒液浓度,确保有效消毒浓度。严格执行场内生产人员进出产房生物安全流程,杜绝人员串岗。妊娠母猪从妊娠舍转出后,需对妊娠母猪体表进行清洗、消毒才能进入产房。

 

4.2  优化生产管理程序

结合胚胎发育特点,在母猪妊娠5周、11~12周、14~15周时,由场内妊娠测定专班工作人员对妊娠母猪进行背膘厚度测定,根据背膘厚度测定结果调整饲喂量,确保母猪体况、背膘能够达到所处妊娠阶段的最佳体况、背膘,同时要确保饲料品质与营养均衡。按预测分娩日期较为接近的原则将妊娠母猪转至产房,并做好母猪分娩管理,确保分娩过程中产床的清洁干燥、母猪体表及乳头无污染。按照初生仔猪体重调整吸吮奶头位置,人工辅助初生仔猪都能吃上足够的初乳,确保初生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提高抵抗力。根据仔猪生理特点进行补饲,采取由稀料逐渐向干料过渡方式进行,降低补饲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高度重视产房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环境指标,确保产房内大环境与保温箱内小环境达到对应猪群所需的最佳状态,提高舒适性。

 

4.3  强化猪群疫病监测

强化猪群疫病监测是控制产房仔猪腹泻及其他疫病的有效措施,因此,猪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监测计划,加强猪群的疫病监测工作。猪群的疫病监测通常可分为病原检测与抗体监测。病原检测一般是在猪群发病或疑似发病时对某一、某些、某一群体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的项目需要根据与发病或疑似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相关联的某些病原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抗体监测主要是定期对注射了某些疫苗的猪群进行相应抗体的检测,掌握猪群的抗体产生水平,持续优化免疫程序,不断提高免疫质量,确保猪群整体健康。如可以对产房母猪猪瘟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猪瘟免疫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母乳中含有质优良多的抗体,使仔猪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免受猪瘟病毒的侵害。

 

4.4  树立母仔同防理念

产房仔猪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综合性的临床症状,其深层次原因可能是母猪体内毒素的蓄积过多或某些抗体水平低下而导致的,因此,防控产房仔猪腹泻需要综合考虑,不仅仅只考虑仔猪,还需要考虑母猪,做到“仔病母医、母仔同防”。同时,防控产房仔猪腹泻还要考虑环境、饲料、应激等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产房仔猪腹泻与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产房仔猪的腹泻率与母猪在泌乳期的泌乳量呈负相关。如果母猪在妊娠期的营养摄入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将会严重影响母猪在妊娠期的体能储备及泌乳期的泌乳量,进而导致仔猪初生重较小、母源抗体水平较差。同时,仔猪在哺乳期无法获得充足的母乳及母源抗体,严重影响仔猪生长速度及健康状况,仔猪发生腹泻风险升高。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2年第1期“主题策划”栏目:P44-46(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