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猪场兽医】浅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伪狂犬病之间关系
点击量:306时间:2020-09-24来源:猪业科学

 

原创 王尊民,谭涛 猪业科学 3天前

 

摘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和猪伪狂犬病(PR)是养猪业常见的两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危害。两者的病理变化均在肺脏有所体现,很多人认为PRV的感染会造成APP的高发,而APP的暴发意味着PRV的感染压力大,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联系。文章对两种疾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这种由来已久的看法缺乏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这种说法出现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伪狂犬病;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

 

1  病原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AP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荚膜,一共有15个血清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株的毒力有显著的不同,一些菌株能引起高死亡率,另一些是无致病力。而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V属于水痘病毒属,α疱疹病毒亚科,疱疹病毒科,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2012年全国暴发猪伪狂犬病,一些专家认为是该病原毒力增强导致的,另外一些专家则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临床症状

2.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

  育肥猪: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最急性病例中,发病过程很短,感染后几小时就可以发生死亡。被感染动物站立时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心率增加,心血管功能衰退。鼻、耳朵、腿部的皮肤乃至全身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动物保持坐姿,直肠温度明显降低,濒死时,通常口鼻出现泡沫样分泌物。在最急性病例中,经常出现一只或多只动物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鼻孔出血或者流出血色的泡沫样鼻涕(图1)。

  急性型病例中,相同或不同围栏内的多头猪只被感染。体温上升,皮肤发红,动物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不愿饮水。常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且有时张口呼吸明显,常出现心衰和循环不畅。

 

  慢性病例出现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可以通过观察感染动物的耐力来检查体力,当驱赶动物时,患病动物总是走在畜群的后面。在慢性感染的畜群中,常出现亚临床症状的病例,有时会出现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

 

2.2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

  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可出现高烧,继而出现厌食、精神萎靡、消化不良、流延、呕吐和战栗,最终出现显著的抽搐,尤其是后腿症状最明显。但这些神经症状主要发生在低日龄仔猪(图2)。对于成年猪只来说,伪狂犬病毒主要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育肥猪大多数伴有高热、厌食和呼吸困难,偶有神经症状,一般不发生死亡,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死亡率上升。

3  致病机理

3.1  APP致病机理

  APP仅感染猪只的呼吸道,可以通过口鼻接触或吸入的方式进入猪只体内。APP首先定植在表层的鳞状上皮细胞,然后到达扁桃体的隐窝。之后可以观察到上皮空泡化和上皮细胞脱落、嗜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扁桃体隐窝扩张。APP可以黏附在气管中,还可以到达下呼吸道并黏附在肺泡上。APP的Apx细胞毒素作用于肺细胞,同时,细菌的脂多糖(LPS)引起的宿主炎症反应,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肺脏广泛的损伤。LPS和Apx细胞毒素共同诱导的趋化因子吸引了宿主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被激活且分泌有毒的含氧代谢产物,Apx细胞毒素还可以杀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并释放溶酶体酶,更进一步加重肺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激活凝结途径,形成微血栓和局部缺血性坏死。在多数急性致死性胸膜肺炎病例中,动物由于吸收了大量的来自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LPS,出现内毒素休克而引起死亡。剖检时会发现急性发病猪只的肺脏受到严重损伤,APP引起严重的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肺脏呈橡胶样,多病灶出血,出血性小叶间水肿(图3)。

3.2  猪伪狂犬病致病机理

  PRV在经过口鼻途径感染猪只,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完成初始复制后,病毒可进入神经元支配的面部和口咽区域,尤其是嗅觉器官、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通过快速的轴突逆向转运,病毒达到感染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这里开始出现细胞裂解和病毒的潜伏性感染。猪伪狂犬病还可以跨越神经元的突触来感染更高级别的神经元。病毒血症使病毒散布到多个器官,病毒可以在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进行复制。呼吸系统会出现典型的渗出性角膜结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坏死性鼻炎、喉炎、气管炎、坏死性扁桃体咽炎。下呼吸道的病变可能出现肺水肿和分散的坏死性小病灶,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图4)。PRV虽然也可以感染肺部,但它也会对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日龄较低的仔猪。在感染部位如扁桃体、在肝脏、脾脏也可见或密集或散在的坏死灶(图5、图6)。

4  讨论

4.1  两种病原是否存在叠加效应

  APP可以对肺部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造成损伤,从而破坏了先天免疫系统,如果此时有PRV野毒存在的话,可以使该病毒更容易侵入肺部并造成损伤。在PRV感染发生时,一般来说仔猪外需要102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其他日龄猪只感染则需要高浓度的病毒,一般要大于104TCID50。因此PRV对日龄大的猪只并不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因此说即使APP会造成伪狂犬的发病更加严重的话,这种可能性也会很小。

 

  在PRV对APP的影响方面,笔者在英文文献的检索中没有发现任何一篇介绍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仅仅在《猪病学》第10版在介绍APP的章节时出现了两句和PRV相关的话:“其他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毒,可能还有猪流感病毒都影响着该病(APP)的发生”,“气管的纤毛也可以被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毒的复制或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的流感病毒损伤”。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猪只的气管绒毛首先被PRV的感染造成损伤,这在养猪生产的实践中很少见,特别是伪狂犬疫苗大面积使用的当下。美国在2004年宣布净化了PRV,然而APP并没有明显减少,直到今天APP依然是美国三大育肥猪疾病之一(其他两种是支原体肺炎和回肠炎)。所以说即使这PRV的感染会加重APP的发生,这种作用也非常弱。

 

4.2  应激因素对两种病原的影响

  PRV是疱疹病毒的一种,这种病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们具有形成持续潜伏感染的能力,可以伴随感染猪一生。这种处于潜伏状态的PRV具有再次活化和散毒风险,在猪只受到应激如运输、保定、荷尔蒙失调等均可以使病毒活化。应激因素也可以造成APP的发生,例如在亚临床感染的病例中,APP存在于扁桃体中,不仅有低毒力菌株,而且也存在高毒力菌株,高毒力菌株有时可以长期存在于管理良好的畜群中且不引起临床发病,环境应激或肺部病原共存可导致猪群突然暴发疾病。在猪场实际生产中APP的暴发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温度剧烈变化的春季和秋季更易发生,而PRV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说即便PRV会使APP的感染加重也远不如其他应激因素重要。在防控APP时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是首要任务,比如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做好多种其他疾病的防控如猪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当然也要对PRV做好预防工作,选择优质的疫苗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PRV的防控比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更容易做到。

 

4.3  为何有人认为APP是PRV的“影子”病

  猪场对PRV的检测一般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gE和gB抗体,其中的gE抗体可以用来确定是否存在野毒感染。PRV的母源抗体一般可以持续到保育结束后,此时如果没有及时注射PRV疫苗就可能在育肥期发生PRV野毒的感染。即使猪场在8~10周龄时注射了PRV疫苗,遇到PRV野毒也可能会发生gE抗体的转阳。APP的发病也往往是在育肥猪群,此时对发生APP的育肥猪群进行gE抗体的监测如果发现是阳性,人们就容易去怀疑两种病原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效果。但是gE抗体转阳只能代表猪只曾经感染过PRV野毒,并不能说明此刻的猪只体内存在野毒并与APP相互作用。

 

  此外,APP感染时患病猪只的肺脏受到严重损伤,这导致了猪只供氧严重不足,所以有些猪只会出现昏迷、走路摇晃,濒死猪只有时会出现抽搐的症状,有些人把这些表现当做是PRV引起的神经症状,因此怀疑是PRV导致或加重了APP的发生。这也提示我们科学诊断猪病的重要性,专业的诊断步骤应该包括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和实验室检测,不能仅从肉眼观察或者经验上就去确诊。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0年第9期“猪场兽医”栏目:P70-72(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邮箱:

 

swineonline@263.net

 

 

 

招聘启事

 

 《猪业科学》(月刊)杂志自2006年更名以来,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和欢迎。据中国知网统计,该刊物成为行业刊登文章、发行量、广告刊登、订阅量之最。目前实施全媒体拜访报道,多平台联动呈现发展战略,需要大批有志青年,面向社会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

 

 联系人:孙德林

 电话:13701057839

E_mail:delin518@x263.net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