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点击量:1687时间:2020-09-03来源:卓创资讯

  2020年8月18日自农业农村部获悉,国内非洲猪瘟疫苗研制进展顺利,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对于生猪产能恢复的信心。同时期,农业农村部2020年8月25日,就严厉打击违法研制生产经营使用非洲猪瘟疫苗行为发布了具体通知。要求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科研教学单位、企业等所有兽医实验室、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等单位开展全面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违法研制、生产、经营、使用非洲猪瘟疫苗等违法行为。

  从疫苗本身以及防控策略的角度而言,非洲猪瘟疫苗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防控形势的不确定性,而更大的疫苗应用风险还未可知,最终的推广应用过程也将变得更为谨慎。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和养殖主体结构间的矛盾问题,被公认为是行业难以摆脱猪周期的主要因素。全球第一的生猪年出栏量和全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多的中小散养户,在市场需求面前还难以谈及短期内下降的可能。不过,如果没有非洲猪瘟,对中小散养户的洗牌还不会如此迅速。而2018年疫情发展的严峻程度远超想象,生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规模场与中小散养户在猪瘟面前都变得尤为被动。但相较于中小散养户,规模场的抗风险能力则更加突出,退出、复养、再发病、再退出,每一轮的洗牌都表明了,从业者的竞争,本质上是养殖技术和模式以及资本实力的差异竞争。

  对于中小散户而言,市场的三大不确定性包括,疫苗的可用性、资金投入风险、政策支持程度。其中资金投入风险主要是指成本上升而收益减少,而政策上也不再对500头以下的主体进行补贴。但更重要的是,在疫苗的可用性上,尽管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有了阶段性进展,但业内专业人士普遍对于疫苗的安全性以及扩大应用抱有怀疑态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曾表示,这个所谓七基因缺失疫苗其实就是之前反复报道的双基因缺失疫苗,主要是MGF本身是多基因家族不是一个基因,所谓的七基因缺失疫苗株其实还是双基因缺失,没有用细胞系进行培养,仍是原代细胞。也就是说,疫苗的创制成功并不代表可以进入产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

  另外,通过对比当年猪蓝耳病疫苗的应用历程,可以感受到疫苗研发及推广过程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早期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蓝耳病毒灭活疫苗,后期又增加了对弱毒疫苗的生产应用;但疫苗在猪群中都没有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甚至有的猪场还出现了使用弱毒疫苗后,病毒变异株毒力返强的现象。

  猪蓝耳病爆发之后直至2016年,在疫苗的应用上,农业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 策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暂不实施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由国家制定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各地根据实际开展防治工作。随后,2017年3月30日农村部正式印发《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及《国家猪瘟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的通知。至此,在关于猪蓝耳病疫苗的应用上,正式明确提出了“在稳定控制阶段,国家核心育种场禁止使用活疫苗;其他养殖场户应根据流行毒株监测结果,科学使用活疫苗。净化阶段,在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前提下,退出免疫。”的具体应用要求。

  而在国际上应用较为成熟的猪疫病防控手段中,“闭群及净化”也仍是从根本上解决猪蓝耳病以及猪瘟的唯一有效途径,而疫苗免疫也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仇华吉博士也曾提出:通过“顽强”的生物安全系统防控,是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可防可控的。且根据美国及其他国家在疫病防控方面的多年探索和经验,对于灭活疫苗的使用,应当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性条件,并且在一定情况下活疫苗是被坚决杜绝使用的。

  通常,兽用疫苗研发需要经历实验室阶段、临床试验阶段、新兽药注册阶段三个过程,大概需要至少3年时间。当前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的实验室阶段已进入扩大临床试验阶段,而这一阶段仍需要一个商品猪周期大约4-5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就目前而言,全国能够真正进入扩大试验阶段的商品猪头数将在1万头左右,而早期临床也仅在经农业部批准的黑龙江、河南、新疆三地共3000头商品猪中进行。所以当前在疫苗的使用上,真正具备试验条件和资质的企业还相对较少,而市场上流通的多数号称中试疫苗、进口疫苗、自制疫苗等产品在实际应用上或许会对猪群产生较大的风险;德国ProBioGen AG公司的首席科学官沃尔克桑迪格(Volker Sandig)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提出,这种活的减毒疫苗的应用并非没有风险,它可以导致慢性感染,并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一方面,当前合规疫苗还未上市而中小养殖户“求苗心切”,在这之前容易被不法者藉此牟利;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考虑到过往国内在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制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问题,从行业发展的长期角度而言会有遗留潜在风险的可能,以至于可能伤害到还不成熟的生猪市场。(卓创资讯分析师 曹慧)

 

责任编辑 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