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体器官移植靠猪提供?敲除关键基因让移植具备临床试验基础 | |||||
![]() |
|||||
|
|||||
说到猪的价值,我们多会想到它是肉食的来源,但实际上,猪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在科学家手中,猪就变成了可以进行人体器官移植、挽救脏器衰竭病人生命的科学工具。
猪为什么能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天选之子”?异种器官移植进入临床应用又要突破怎样的瓶颈?猪的医学化应用未来还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供体短缺严重 猪因与人最相似成最佳异种供体
“人类属灵长类动物,虽然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猩猩等,在生理解剖、新陈代谢等方面相似,但灵长类动物世代间隙长,繁殖率低,饲养成本较高,很难满足人的器官移植需求;而且多数灵长类动物在国际上属保护动物,不利于临床推广。”潘登科说,猪不仅器官大小、解剖特征、生理生化与人类非常相似,而且生长周期较短,繁殖率高,被科学界公认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 但在民间有句俗话,叫“羊肉贴不到狗身上”,异种器官移植的难点也正是如此。“猪虽然是最理想的异种器官移植供体,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后,会发生多种免疫排斥反应,特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让移植器官在短时间内便丧失功能。”潘登科说,这是物种保持种系延续最天然的一种防御,即使是人类亲属之间的器官配型都可能不成功,更何况是猪跟人。 要让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让人体愿意接受这个“外来客人”,就必须首要解决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问题,这成为技术上的一大挑战。 敲除关键基因 猪肾脏移植具备临床试验基础
在过去的10年,潘登科团队已经培育了无α-gal的基因敲除猪,已繁育6代以上;培育了无α-gal、β-gal的两基因敲除猪、无α-gal、Neu5Gc的两基因敲除猪。今年6月,研究团队通过一次性基因编辑,针对猪B4GalNT2和CMAH基因构建敲除载体,并在团队前期制备的GGTA1基因敲除猪体细胞上完成另外两个基因的敲除,然后把敲掉基因的细胞放入卵子里,通过电融合的方式把卵激活,再将激活后正常发育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让母猪受孕,直至生育出敲除掉三个基因的克隆猪。 目前,这只经过基因修饰的猪已经75日龄,研究人员将它的细胞和人的血清孵育后检测,发现该细胞异种抗原—抗体的结合和补体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显著降低,我国猪异种器官移植向临床试验迈进一大步。
2019年,潘登科团队把培育的无α-gal,且高表达人的补体激活抑制因子CD55的猪的肾脏移植到非人灵长类恒河猴体内,完全采用人体临床免疫抑制剂,恒河猴肾移植术后存活时间达到32天,达到了同等条件下世界上异种肾脏移植的最长存活记录。潘登科说,此次猪-猴肾移植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异种器官肾脏移植的基因改造供体猪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国际上从1995年开始研究猪的异种器官移植,至今已积累了二十余年。目前,猪的眼角膜、心脏瓣膜等组织工程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人体临床,猪胰岛细胞和皮肤异种移植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而大器官猪的肾脏也已完成临床前试验,具备开展人体临床试验的基础。据今年首期《科学》杂志报道,猪的肾脏在今年内就将进入临床试验。
“医用猪试验基地是转化医学应用非常重要的支撑环节,但之前我国对相关基地建设的缺失,成为制约猪在转化医学应用上的一个瓶颈。”潘登科说,建立医用基因编辑小型猪试验基地,即是为了利用良好的硬件和软件优势,进行基因编辑小型猪繁育及基因编辑小型猪研究和应用转化,打造生物材料和器官供体的批量化生产工厂,造福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乔春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