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后”大学生到养猪小能手——猪倌胡加克的创业路
点击量:1997时间:2020-07-27来源:齐鲁壹点

  在聊城市茌平区杨官屯乡胡杨村,有这样一位80后:他大学毕业后,运用所学知识植根于农村,从事生猪养殖行业;为了培育适合当地的优质二元种猪,他斥巨资引进国外新品种,改变了当前生猪品种落后的现状,成为胡杨村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人。他就是茌平县天赐鸿源养殖场法人代表胡加克,1983年出生的他,用自己的梦想、拼搏、执着和汗水,在生猪养殖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小天地,在农村绽放了自己的梦想。

  为梦想他准备了七年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为了这个梦想,我准备了七年。”1983年出生的胡加克,从大三起就有了“猪睡干净窝,人吃放心肉”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胡加克在大学用了2年时间自学动物养殖,毕业后又用了5年的时间先后在兽药、饲料、肉食加工厂“打工”,直到感觉各方面的本事都学得差不多了。

  2012年8月,他回到老家承包了8亩林地,在大学生创业补助金、小额贷款等金融政策的支持下,筹集50万元建起了1700平方米的养殖场,盯上了商品猪养殖的上一级——二元母猪市场。

  为实现“猪睡干净窝”,他每天打扫猪粪,集中运到位于养殖场南的发酵池发酵,再卖出去。每周,胡加克还要对猪舍进行两次消毒。因此在胡加克的养殖场里没有污水横流、粪便满地、苍蝇乱飞的情况。胡加克潜心研究养殖行情,将养殖场分成仔猪舍、母猪舍、分娩舍、育仔舍四个部分,一心扑在养殖工作中,为梦想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

  从理论到实践他不断探索

  “没有不经历挫折的成功。”胡加克说。他凭着大学里学的知识以及在养殖行业“打工”好几年学到的本领,养殖初期还算顺风顺水,饲料、防疫都没问题,猪长得快,也不生病。但问题却出在了他自认为学的最精通的人工授精上。2013年2月,胡加克对首批进入繁殖期的一元母猪进行人工授精,结果因为技术问题无一成功。为找到问题所在,胡加克“死皮赖脸”地求济南、临沂的两家养猪场收他这个“学生”,既交学费又免费打工一个月,专门学习人工授精。

  终于在2013年8月首批二元母猪繁育成功。到2013年底,胡加克的养殖场总算走上了正轨,共成功繁育60头二元母猪,卖出了45头,总共盈利了2.7万元。

  2017年,面对新形势,他果断选择转型,按照要求升级养殖设备,改扩新型养殖圈舍,360度猪用料槽、自动料线、自动刮粪机全部安装到位,创新使用水尿分离技术,开展“公司+农户”新型自动化养殖模式。

  网上建起“猪档案”

  胡加克的猪场接种的疫苗类型包括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八个种类,每年分13-16次进行接种,且全部选用国内毒性最小、免疫效果最好的疫苗。因为猪舍干净、消毒到位加之免疫等因素,这里的猪很少因生病而喂药打针。

  为让买家放心,胡加克在自已养殖场网页上为每头猪都建立了生长档案,生长档案记录了从打“耳号”开始,每一次免疫种类和时间,每10天一次的照片和体重等的详细情况。新昌养殖场的肖新昌,是第一个和胡加克建立生意来往的客户,“小胡的母猪体质好,生下的小猪仔也生病少,从出生到出栏每头能省五六十块钱的吃药打针钱。”他说,“当我需要的时候,就在网上查小胡的猪档案,网上点号,网上下单,电话确认,他们就会送猪上门。”

  目前,胡加克的长期大客户已拓展到聊城、德州、河北邢台等地。“全年过千头是把里攥了。我们村也已经有3户10头以上的养猪户了。”

  投身公益带领村民致富

  岁末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胡加克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七彩年轮公益捐献隔离服17套,并为胡杨村及邻村大冯村党支部捐赠消毒水两桶,并向两村主要道路值守点送去整箱苹果,获得本村和邻村党员干部一致好评。

  目前,他的养殖场占地10亩,拥有仓库1间、120㎡,5栋猪舍,3500㎡,2019年生猪出栏量4400头,创收近百万。辐射带动周边4户养殖户共同致富,4户合计年出栏量6400头,预计增收120万元。

责任编辑 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