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养猪 是风尚也是考验
点击量:1602时间:2020-06-16来源:农民日报

  5月初,万科的一则招聘信息刷屏了。信息显示,万科于2020年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在业务开展初期,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三大领域。目前食品事业部共发布了5个社招岗位,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养猪场预结算专业经理、猪场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

  对于成立食品事业部的初衷,招聘信息中表示,2018年万科将集团战略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2019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万科给客户购置食品带来不便。公司认识到,以服务万科现有客户为起点,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上,与各行业优秀伙伴共同努力,争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价格,为大众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是“美好生活场景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营地产数十年,万科服务着庞大的客户群。如何挖掘这些用户的后续价值、更好地服务这些客户,是万科需要思考的问题。

  跨界养猪,万科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04年,以投资、金融服务为主业务的国际投资银行美国高盛就开始布局国内养猪行业,之后,网易、武钢集团、万达、恒大、阿里、碧桂园、京东等央企、房企、互联网公司,都陆续发布消息要布局养猪业。

  为什么他们要跨界来养猪?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自2000年至今,我国猪肉需求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猪肉市场中,九大上市猪企(温氏、牧原、正邦、雏鹰、天邦、天康、罗牛山、龙大肉食、金新农)仅占据了6.45%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及散户占据大部分市场。

  养猪业体量巨大,市场需求庞大,近年来猪肉供给有缺口,行业利润高企,再加上政策东风频吹,诸多因素使得各路资本纷纷顺势而为、跨界进入。有的源于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希望利用新科技利器,在改造传统养猪业、提升效率中寻求盈利点;还有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想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致富。

  跨界养猪给行业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巨头和地产公司等的加入,往往是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在资本的加持下更易实现企业化管理,精耕细作,从产业链上提高生猪出栏质量,减少从饲养到屠宰、销售整个生产链之间利润不均衡的矛盾。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受市场波动性影响也较小。在升级传统养猪模式的同时,还促进了猪肉市场消费分级,生产出的不同口感和消费层次的猪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如网易凭借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手段,将整个养猪过程直播给公众看;阿里、京东的AI养猪技术创新,给每一头猪建立自己的档案,预警疫情,养殖过程全方面智能可控……这些都提升了养殖效率,提升了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度。

  逐利是资本的特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目前来看,有的跨界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跨界只有开头没有后续消息传出,不了了之。是试水?还是希望长期在行业内发展?不论是哪一种,跨界养猪需要做好很多方面功课。

  隔行如隔山,非洲猪瘟怎么防控?巨量的粪污如何环保处理资源化利用?猪场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旦进入,一个个难题会扑面而来。养猪周期长,风险大,不仅是资本说了算,更是一项技术活。从猪舍选址建设、饲料营养方案设计,到疫病防控、粪污处理、屠宰销售,产业链如此之长,需要做好交学费、打持久战甚至经营不善退出的准备。除了资金、人力、技术各个方面的付出和投入,这个行业必须要沉得住气,下得了功夫,吃得了苦,赔得起钱,耐得住寂寞才行。

  对于养猪人来说,激烈的竞争倒逼行业更快地转型升级;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供给带来了更多选择,猪肉品质会越来越升级。我国养猪业经过多年发展,正处在行业巨变,快速走向规模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行业内外的力量会共同助推这一进程加速发展。

 

责任编辑 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