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年内要实现生猪出栏6000万头 如何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点击量:2392时间:2020-05-14来源:四川日报

  我省决定对省内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从省外调运仔猪(指育肥仔猪)入川予以鼓励和支持。《通知》自4月24日执行,至7月31日停止执行

  省外调入仔猪必须来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规模养殖场。外来仔猪调入前,畜牧兽医部门应对养殖场、隔离场进行防疫风险评估和环境监测

  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中,在“抓大不放小”的大前提下,各地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生猪生长规律,6月底以后补栏的仔猪,就只能等明年出栏了。换句话说,完成生猪出栏任务的窗口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5月12日,在成都举行的全省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局长工作会议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的“开场白”,让会场气氛陡然紧张。

  根据中央部署,今年我省要实现生猪出栏6000万头。此前,相关目标任务均已层层分解至市(州)、县(市、区)。那么,如何抢抓不足两个月的窗口期,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仔猪从哪来?

  恢复跨区调运,加快补栏步骤

  “我们在想尽一切办法补栏。”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明勇提到,当前加快补栏的首要难题就是仔猪紧俏。杨明勇介绍,随着当地非洲猪瘟疫情的缓解、一系列规模化养殖场建成投用,当地生猪补栏可谓“只欠东风”。

  受此前非洲猪瘟影响,我省能繁母猪、种猪均不同程度下滑。统计表明,至今年初,全省现有存栏种猪约270万头,而常年同期存栏则在300万头以上;3月底,全省能繁母猪存栏308.3万头,同样低于常年。

  仔猪哪里来?答案是跨区调入。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举例,前4个月,仅汉源县就从外地调入仔猪1321头,“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本地仔猪供需关系。”

  政策还在加码。就在4月底,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关于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跨省调入仔猪工作的通知》,决定对省内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从省外调运仔猪(指育肥仔猪)入川予以鼓励和支持。《通知》自4月24日执行,至7月31日停止执行。2018年11月,为防控非洲猪瘟,我省全面禁止生猪跨省调运。

  不过,恢复跨区调运,也并不意味着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放松。根据《通知》,省外调入仔猪必须来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规模养殖场。同时,外来仔猪调入前,畜牧兽医部门应对养殖场、隔离场进行防疫风险评估和环境监测,确保空栏圈舍清净无疫且防疫措施落实到位。调入仔猪进场后,必须立即检测和隔离观察,原则上不得跨场转运。

  “允许仔猪跨区调运,客观上有利于我们恢复生猪产能。”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底,当地生猪存栏已突破226.29万头,完成出栏135.2万头,占年度目标的37.6%。

  生猪谁来养?

  “抓大不放小”,推动规模化养殖

  “我们的秘密,其实就是规模化。”巴中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苟斌才介绍,前4个月,巴中累计出栏生猪127.2万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0.8%,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

  究其原因,在于当地“抓大不放小”的策略——以龙头企业带动散养户尽快补栏。苟斌才介绍,目前,温氏集团、双胞胎集团、蓝润集团等先后落子巴中。仅蓝润集团签约项目和辐射农户,就可实现年出栏生猪200万头。而温氏集团也在巴中布局了年出栏130万头的生猪养殖项目。

  “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通过代养、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模式,加快了我们的产能恢复步伐,也提高了我们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苟斌才介绍,今年前4个月,巴中生猪出栏量中,6成以上来自于当地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而在非洲猪瘟发生前,巴中生猪出栏版图中,散养户占据六成以上。换言之,借助生猪产能恢复,巴中正在加快生猪产业转型。

  “长期以来,四川散养户出栏量一直占全省总出栏量的六七成左右。”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各地反馈情况来看,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中,在“抓大不放小”的大前提下,各地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有利于防控疫情、抵御市场风险,也带动了散养户复产。”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鼓励各地通过补贴等形式,继续推动散养户的补栏,同时采取不定期巡查、督导等形式,加快规模化养殖场投产步伐。(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乔春玲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