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主题策划】恢复生猪生产中生物安全体系的重建
点击量:307时间:2020-03-25来源:猪业科学

 

原创 高彬文,朱连德等 猪业科学 昨天

 



 

摘要

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控制猪群疫病,保护猪群健康的重要途径。恢复养猪生产,需要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作保障。在非洲猪瘟环境下,如何重建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评估和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是猪场恢复生产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生物安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重建及实施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评估、体系文件的完善、设施与设备的改进、员工的培训与执行、效果评估(包含实验室评估)与体系改进等,以此重新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本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为恢复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恢复生产;生物安全;非洲猪瘟;效果评估




 

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横行肆虐,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养猪业随着该“灰犀牛”事件的暴发而快速转型升级,尤其是人们对猪场生物安全的认知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完善、可靠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控制猪群疫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加养猪收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控制非洲猪瘟等烈性传染病的防控的唯一手段,更是很多恢复养猪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生物安全是根据防止传染病发生的三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在对猪场面临的疫病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旨在降低疾病因子进入和传播的风险而实施的所有措施的组合。根据生物安全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不同,生物安全可以分为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外部生物安全是的目的是控制病原体,防止其进入;内部生物安全主要是控制病原体,防止其在内部传播。以猪场为实施对象为例:外部生物安全是把病原阻挡在猪场场区之外,包括场外洗消点的清洗消毒,外来人员的洗澡更衣等。内部的生物安全是防止病原体在场内传播,包括猪舍的清洗、消毒,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通常与生物安全计划相关的程序包括猪舍和运输卫生,啮齿动物控制,员工和访客进入流程以及其他一般猪场安全措施。

1 猪场常见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

1.1 猪场选址问题

选址不科学是很多猪场防控失败的主要原因。各地人民政府制定的《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中的要求应视为最低要求,而针对非洲猪瘟等一些烈性疾病的防控应提高标准。例如,应要求猪场距离其他村庄、集贸市场和交通要道等要保持在3km以上,距离其他猪场5km以上;水源合格;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天然屏障等。

1.2 猪场结构和布局问题

猪场基本的结构应包括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和售猪区5个内部基本的功能区,和外部的洗消区和猪/物品中转区2个功能区。设计布局主要有净/污道的设计,区域间的隔断等。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猪场,无法做到有效地隔离病原和切断传播途径。“猪场一旦建成,生产成绩就决定了70分以上!”这句话强调的就是猪场的选址和布局的重要性。管理学上也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是缺少计划后的行动,而是缺少行动前的计划。”都说明了建场前的选址和布局等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1.3 设施和设备问题

设施与设备的不合适是很多猪场疫病防控失败的直接原因。设施与设备是生物安全系统的硬件,是生物安全制度良好执行和操作的重要保障。如果设施与设备不合适,会导致现场操作难度增大,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最终效果。根据笔者10多年的从业经验,评价一个猪场管理者对生物安全体系认知是否到位,入口的洗澡更衣室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个完善的洗澡更衣区应必须兼顾有效隔离、舒适和安全三个基本要求(详见图1)。

1.4 生物安全制度执行问题

制度的制定要尊重人性、理解人性、利用人性,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现场执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执行不严格,大多发生在一些小规模猪场,主要是因为制度未与现场设备配套,导致无法执行,因此虽然有明确的要求,但因为设施与设备不合适,同时管理者未做严格要求;二是执行过于严格,主要发生在非洲猪瘟暴发后的大规模猪场,由于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生物安全措施有效性的评测,在恐慌性心理的作用下,没有根据特定病原菌传播的风险进行关键点控制,而是以“以防万一”的心态进行执行,导致工作缺乏重点和无优先顺序,因此在面临重大疫情时,员工精神极度紧张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纰漏。不时听到的很多猪场存在员工越墙现象,就是这种高压下的行为表现。

1.5 管理者理念偏差

经常会听到一些猪场管理者说“雇用2个人,发3个人的工资,做4个人的工作”,从理论上讲,减少用人,提高待遇,避免工作推诿是正确的管理思路,但考虑到生物安全的问题,在前期设备和管理不匹配的情况下,这样的人员安排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岗位的兼职和区域的交叉,进而给生物安全体系造成漏洞。因此猪场要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不同生物安全等级的岗位不能兼职,严控员工往返于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区域。

2 恢复生产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建

对于恢复生产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建,事关恢复生产的成败,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生物安全体系重建包括现场调查评估、体系文件的完善和设施与设备的改进三个主要环节。

2.1 现场调查评估

对于恢复生产的猪场,首先要调查清楚导致猪场损失的疫病传入途径,以及本场原有生物安全体系存在的漏洞。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很多企业的智慧经验,和团队一起完成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评估表》(详见表1),评估表根据猪场的位置及布局、设施与设备和制度建设及具体执行三个方面对生物安全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分判断猪场的生物安全风险等级(详见表2),帮助管理者直观了解本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2.2 体系文件的完善

体系文件是生物安全系统的软件部分,是管理的法律依据。良好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文件包括:《人员进场制度》《引种制度》《售猪制度》《疫病监测制度》《车辆洗消制度》《物品入场制度》《场区内外消毒制度》《环境评测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等。这些文件要形成猪场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OP),SOP为员工提供了生产实践每日实施的指南,以帮助确保工作完成的一致性和准确性,SOP要张贴在醒目位置,且必须易于理解操作。无法做到的不做硬性要求,以免影响制度的公信力。

 

完善体系文件时要树立生物安全体系的理念,以“防接触、减交叉、降频率”为总原则。体系文件的完善要涵盖生产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时,要有生物安全的底线思维。对于猪场而言,生物安全体系必须与生产管理体系和后勤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有机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会有很多的漏洞存在。

 

体系文件要重视“计划性制度”,例如生产计划、采购计划、淘汰计划和休假计划等。“计划性制度”是生物安全体系不被破坏的决定性现场因素,也是很多中小养殖场内部生物安全失败的重要原因。以笔者曾经历的一件事为例:某天下午16点左右某猪场员工临近配种时发现输精管数量不够,此时员工申请立即领取输精管(生物安全制度规定所有物品进入生产区需消毒12h以上),出于生产为重的考量,管理者选择同意。

2.3 设施与设备的改进

对于恢复生产的猪场,设施与设备的改进可能是除了引种外是花费资金最多的部分。一些猪场管理者由于资金紧张或认识不到位对设施与设备的投入不足,导致猪场的设施和设备存在严重问题,结果导致恢复生产失败。

 

设施与设备的改进主要从有效隔离和员工操作的便捷性与舒适性方面考虑。例如设立围墙和实心大门,可以防止猪场以外的人员、动物和自由车辆进出场区;门口设立舒适的洗澡更衣室,可以保障员工在寒冷的冬季积极主动地洗澡更衣,而非单纯地依靠监督。专用的转猪通道,可以保证转运过程中不污染其他区域或其他猪只。根据笔者调查几十家复养场情况来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不完善及设备不配套的问题。

3 员工培训与执行检查

猪场员工是猪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力的源泉,同时也是猪场弹性最大、最不可控的因素。不同认知水平的员工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结果差异极大,因此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后一定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把生物安全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员工的脑海中,进而形成操作习惯。员工培训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认知层面,主要培训员工对生物安全及其他生产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对相关奖惩制度的了解;二是操作层面,主要培养员工对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流程的熟悉。例如针对场区门口的车辆消毒进行培训时,首先培训车辆消毒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培训消毒剂的试用,最后要培训车辆消毒的顺序,如先冲洗后消毒,先上后下,从内到外,从后到前等。

4 生物安全措施效果评估

猪场要制定生物安全体系监测方案,定期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风险点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监测方案,以便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针对性。猪场要根据风险等级(详见表2)进行不同位置、不同频次的样品采集工作,使得所采集的样品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可以准确反映出现场真实情况,详见表3。

5 生物安全体系的改进与调整

生物安全体系是基于预防和避免传染性病原而言的,其根本目的是逐级稀释病原浓度,减少猪场病原载量,降低猪场感染风险,因此随着场区内外环境病原的变化、人流动的变化、设施与设备的改变以及猪群规模的不同,生物安全措施也要进行适时调整,定期查看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OP)。一成不变的制度除了带来浪费之外也会造成执行的变形,从而影响效果的实现。以《引种制度》为例,非洲猪瘟疫情下,除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病gE/gB抗体、猪蓝耳病抗体等常规检测项目,需要增加非洲猪瘟抗原和抗体检测,如果仅增加非洲猪瘟抗原检测则无法排除康复猪。猪场要进行2次/年以上的内部评估(有条件的猪场要进行1次/年以上的第三方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评估内容应涵盖设施与设备、文件体系、员工培训效果考核以及效果评价。根据评估结果,邀请决策层与核心参与人进行讨论,确定改进和调整方案。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0年第3期“主题策划”栏目:P52-55(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邮箱:

 

swineonline@263.net

 

招聘启事

 

 《猪业科学》(月刊)杂志自2006年更名以来,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和欢迎。据中国知网统计,该刊物成为行业刊登文章、发行量、广告刊登、订阅量之最。目前实施全媒体拜访报道,多平台联动呈现发展战略,需要大批有志青年,面向社会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

 

 联系人:孙德林

 电话:13701057839

E_mail:delin518@x263.net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