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主题策划】后非时代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技术指导
点击量:522时间:2020-03-24来源:猪业科学

 

莫奕豪,代宇星等 猪业科学 昨天

摘要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关键词

非洲猪瘟;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雷区和难点;关键步骤;案例技巧

 

引言

我国是养猪大国,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位居世界第一。自2018年8月在辽宁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后,疫情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大、中、小规模的猪场都受到严重影响。加上政府在农村推行的生猪养殖环保政策,我国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全国养猪行业遭受重创。长期以来,中小规模的养殖户在数量和出栏量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对稳定猪肉市场和基层秩序有着重要意义。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给我国生猪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防范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差的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几乎全军覆没。文章就目前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复养的关键步骤,并以成功的防控案例肯定了其可行性,为提高我国养猪生产产能,助力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1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养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状

《2016-2020年中国养猪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养猪规模格局中较大型的养猪企业只占据30%,而中小型和散养户占据70%,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8年生猪存养调查数据状况显示,我国年出栏量在100~2999头中小养猪场的养殖量占据总数的一半。在非洲猪瘟疫情和国家环保政策推行的影响下,我国生猪养殖模式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其从业者的年龄和学历有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当前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的从业者年龄比2015年年轻了一个层次,整体的文化水平也有所提升。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从业者结构得到了优化,逐渐成为我国养猪行业的主力军。

非洲猪瘟在我国持续了一年多,对养殖户的打击极大,发病后猪场的整体复养率和复养成功率都很低。大型猪场的复养率达到80%以上,中小型和散养户复养率不到30%,而且中小型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现阶段生猪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型猪场中,形成了“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的局面,这样增加了养猪行业的风险,所以中小型和散养户复养对中国的养猪业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雷区和难点

2.1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雷区

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相比,由于猪场的建设、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复养过程中会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养殖户决定复养后需要特别注意几个雷区:

    1)猪场内外环境问题。场内地面未硬化、有杂草和垃圾,猪舍内堆放杂物。场外(5km内)有垃圾场、屠宰场、动物交易市场等高风险场所,这对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成功复养的威胁极大。

    2)出猪台的位置问题。大多猪场为了方便,把出猪台建在紧挨猪舍的位置,外来车辆直接靠近生产区,增加了外来疾病传播的风险。

    3)养殖密度和分群饲养问题。许多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因条件有限而做不到分群饲养,而且养殖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加快了疫病在猪群的传播和交叉感染,使得疫病防控难度大大增加。

    4)猪场内饲养其他家畜。许多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物防控意识薄弱,在猪场内饲养鸡、鸭、狗等其他家畜是常见的现象。

    5)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案例中,多例是由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引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中也对此做出明令禁止。

    6)圈舍内有老鼠、苍蝇、蚊子等有害生物存在。鼠、虫、蝇、蜱等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容易忽视灭鼠、虫、蝇、蜱工作,导致老鼠、苍蝇、蚊子在圈舍孳生。野猪也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媒介,一些散养户或者山区养殖户缺乏防止野猪接近的基本设施,使得家猪与野猪接触,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7)粪便、污水的处理问题。粪便未及时清理出猪舍,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农田中,增大了疫病传播风险。

    8)小型猪场和散养户饲养人员频繁出入菜市场和生猪交易市场。菜市场和生猪交易市场情况复杂,可能存在带毒猪肉和猪只,容易将病毒带入猪场。

2.2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过程中较难解决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许多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由于资金和条件有限,在猪场的选址和猪圈的设计时没有全方位的考虑,给后期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造成困难。

    2)科学、严谨的免疫接种流程和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为了减少人员管理上的支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往往不会雇佣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猪场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对疾病的防疫意识不高。

    3)批次化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为了保持连续性的生产,育肥舍中通常会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只,既不利于管理,还增加疾病水平传播的风险。

    4)科学的饲养管理。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由于场地和技术因素的制约,没有做到分群饲养,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无法保证。

    5)粪污的处理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缺乏环保意识,场内没有懂环保的专业人员,所产生的粪污不能有效利用和妥善处理。

3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步骤改进升级建议

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复养的前提条件,彻底清除非洲猪瘟病毒是成功复养的决定性因素。下面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步骤以及过程做出指导性建议:

    1)溯源与复产前的风险评估。发生过非洲猪瘟的猪场,决定复养后第一步应该寻找疫情发生和扩散的原因,调查和分析人员、车辆、饲料、饮水等可能因素,并逐个排除其潜在的危险,及时做出调整和针对性措施。确认猪场10km内42d没有疫情发生,确保猪场周围5km内没有垃圾场、屠宰场等高风险场所。

    2)复养前的空栏和全面消毒。空栏时间要求4~6个月以上,对猪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干燥、熏蒸消毒反复进行3~4次。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对圈舍和可能被病毒污染区域用1%火碱+5%石灰乳进行喷洒消毒。由高风险区到底风险区、由里向外、由非硬化区向硬化区倒退消毒,避免反复和交叉污染。

    3)生物安全设施改造升级。空栏时将猪舍内杂物废品集中销毁,将猪舍内设施进行维修升级。圈舍内不使用木制品,对圈舍内的漏洞、裸漏的砖头等处进行修补。猪栏间改用实板隔离,阻断猪和猪的直接接触。建设消毒室和消毒池,区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猪场周围建立围墙形成隔离带,防止犬猫等其他动物出入猪舍与猪只发生接触,特别是野外猪只。将出猪台改建在围墙外,使外来车辆远离生产区。

    4)进行灭蚊虫、鼠、蜱虫工作。一是将猪场完全隔离,阻断其进入场内的一切途径;二是确保猪场内部环境卫生,保证没有鼠、蚊虫、蜱可以孳生的环境。钝缘蜱虫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媒介,生命力顽强,寿命可长达15年,病毒在蜱虫体内可存活5年,有蜱虫存在的猪场一律不能复养。可定期灭鼠,在圈舍外围和圈舍横梁上投放灭鼠药物;饲料中添加防止蚊蝇等添加剂;猪场舍外围可以围防虫网。尤其是防虫网的建立,不仅可以防止蚊蝇进入猪舍,也可以防止鸟、猫及狗等动物随意进出猪舍。

    5)引进哨兵猪。哨兵猪的数量为正常猪群的10%~20%,42d后猪只健康,且非洲猪瘟血清学检验结果为阴性,便可引进其他猪只。若哨兵猪出现感染,则需重新空栏消毒,检查生物安全存在的漏洞。

    6)引进仔猪、种猪。养殖户应该结合自身能力以及养殖环境来制定合适的引进计划,引进持有非洲猪瘟病原检验报告、完成基础免疫的25kg以上的健康猪。对于散养户或小型养殖场,可以采取几户或以村为单位去引进猪只,并且要保证运输环节上的生物安全。引进后隔离8周,再次确认无异常后正式开始复养。

    7)确保饲料和饮水安全。非洲猪瘟病毒极易通过水和饲料经口传播,饲料厂或养殖户不能在公路上晾晒饲料原料,防止受到流动人员和车辆的污染。养殖户必须严格把控饲料的安全性,有条件的可购买高温制粒的颗粒料,经过高温制粒的饲料能够有效防止饲料中携带病毒,并用84消毒液对外包装进行喷雾消毒后再拉入猪场。严禁用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同时与泔水接触过的人员也禁止进入饲养区内。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提高猪群免疫力。对饮水线或连通的水槽进行改造,通槽饮水改为单槽饮水。水源要经过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确认安全后再使用。饮用水中添加0.2%次氯酸钠,确保饮水的安全。

    8)落实猪场日常的消毒和人员管理工作。对圈舍内的用具和进出人员进行消毒,圈舍门口道路放置消毒毯、消毒桶,选用次氯酸、乙醚、氯仿等非洲猪瘟病毒敏感的消毒剂。禁止场内人员携带和食用红肉(猪、牛、羊肉)及制品,在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上做最大的努力。

    9)粪污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猪场的粪污处理问题一直是养猪行业的瓶颈,养殖户必须在源头上下功夫,减少污水的产生量。粪便通过集中堆积发酵(45d以上)生产有机肥。建设沼气池,进行固液分离。加大种养结合密度,更加高效、环保地利用粪便资源,而不是让其成为病毒和细菌滋养繁息的温床。在粪污处理区附近挖建深度大于3m的化尸池,禁止随意抛埋死猪尸体。对用于运输尸体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人员经过淋浴、更换衣服鞋子并将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 小型猪场和散养户非洲猪瘟防控的技巧案例

面对非洲猪瘟极强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养殖户对其防控难度极大。为了增加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对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养殖的成功率,下面对成功防控和复养的技巧案例进行分析学习。

防控案例一:规模大小为基础存栏200头母猪,养殖模式为自繁自养的猪场。哺乳猪舍1头母猪发病后第2d死亡,几天后3头母猪死亡,确诊为非洲猪瘟。随后立即封锁哺乳舍,并准备专门人员和工具(密封塑料袋、塑料彩条布、运输车辆等)进行“拔牙式”清除。将整栋猪舍猪只以及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猪舍的猪只全部扑杀,用密封塑料袋包装尸体后运出猪舍做无害化处理。对参与清除的人员进行隔离,并用塑料彩条布将清除后的猪舍隔离。猪场停止一切生产活动(配种、免疫转群等),保持处于静默状态一个月。加强消毒工作,每天用复合酚消毒剂对场内道路、猪舍通道进行彻底的消毒,地面铺洒生石灰。对于阴性猪只,全群添加双向免疫调节药物康之源,使用方法为用1周停1周,连用3周,直至危险解除。整个“拔牙式”处理过程中,损失母猪50头,小猪500头。处理后猪场非洲猪瘟病毒血清检测为阴性,猪场处于稳定生产状态。通过“拔牙式”的处理方法,将感染的猪只或疑似感染的猪只及时地清除出猪群,达到清除传染源的目的。通过加强人员、生产活动的管理以及消毒工作,阻断其传播途径,降低了健康猪群感染的风险。使用双向免疫调节药物提高猪群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保护易感动物。

 

防控案例二:福建某猪场,规模大小为存栏母猪380头、公猪5头、保育和育肥猪存栏2000头左右,猪场为自繁自养模式,周边有猪场发生非洲猪瘟。2018年12月28日开始有怀孕母猪发病,随后连续有母猪发病。10d后,猪场死亡母猪180头,公猪全部死亡。在发病后的第11天后采取防控措施,将出现症状和同栏猪只扑杀深埋(离地面1.5m以下)。用2%的烧碱溶液对栏杆和地面进行浸泡消毒,待干燥后再用环清消毒液按1∶100配制成消毒水,对猪舍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圈舍门口放置硫酸氢钾消毒桶。用塑料彩条布将栏与栏、圈与圈之间隔离。安排专人专栋,严禁串舍处理,进出猪舍洗澡更衣并通过消毒通道。停止一切对猪群产生应激的活动(配种、免疫、查情等),选用非洲猪瘟敏感的消毒剂对猪场道路、猪舍通道和空栏进行彻底消毒。对未发病的200头母猪饲料中添加双向免疫调节药物,连续使用3周。由于成本问题,2000头育肥猪未使用药物。经过一个星期的防控,母猪发病率大大降低,未使用药物干扰的育肥猪损失较大。抓住非洲猪瘟的弱点,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是成功防控的关键。在非洲猪瘟发病的早期及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上药物的干扰,提升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可以有效减少猪场的损失。

 

防控案例三:规模大小为存栏4626头生猪的江苏连云港市连成牧业,2018年8月15某栋猪舍有3头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随后陆续有猪只发病死亡。8月19日公布出确诊为非洲猪瘟,发病615头,死亡88头。8月20日完成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工作。22日开始进行全场的消毒工作,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续进行42d。经过6个月的空栏后,引进“哨兵猪”探路,地方兽医部门42d内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6次结果均为阴性。2019年3月7日重新引进522头均重30kg仔猪,7月2日检测合格出栏517头。连云港复养成功的案例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养殖户太过于心急,空栏时间太短。缺乏专业技术支持的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物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消毒不彻底,以致于重蹈覆辙。

5 结语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作为我国养猪行业的重要力量,必须在行动和意识上做出转型。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现状的分析,若是能排除和解决上述提出的雷区和难点,按照推荐的复养步骤进行,再借鉴复养成功案例的一些经验,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成功将不会是一种奢望。这将有助于我国生猪存栏量的提升和调节猪肉市场的稳定。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0年第3期“主题策划”栏目:P48-51(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邮箱:

 

swineonline@263.net

 

招聘启事

 

 《猪业科学》(月刊)杂志自2006年更名以来,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和欢迎。据中国知网统计,该刊物成为行业刊登文章、发行量、广告刊登、订阅量之最。目前实施全媒体拜访报道,多平台联动呈现发展战略,需要大批有志青年,面向社会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

 

 联系人:孙德林

 电话:13701057839

E_mail:delin518@x263.net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