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动保”推荐阅读【猪业论道】非洲猪瘟的社会影响
点击量:178时间:2020-01-17来源:猪业科学

 

原创 张海峰 猪业科学 昨天

 

 

1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市场的影响

1.1 生猪供给短缺,猪肉价格上涨

2019年预计非洲猪瘟造成猪肉供给缺口1250万吨左右。目前非洲猪瘟疫情仍在持续,部分地区生猪生产者担心疫情不敢补栏。同时严格的调运监管措施影响了正常的流通秩序,使得部分地区生猪销售不畅,也造成部分生猪生产者不愿补栏。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19年4~9月的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6个月同比下跌20%以上,其中2019年9月的生猪存栏量同比下跌幅度超过了40%。

由表1可知,近5年我国猪肉年需求总量的平均值为5454万吨,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保守估计2019年猪肉产量会减少30%左右,也就是在3783万吨左右,即使加上猪肉净进口170万吨,2019年的猪肉供给缺口依然有1250万吨左右。但是根据USDA公布数据,2016~2018年世界年平均猪肉总贸易量为790万~810万吨,也就是说即使将所有的国际贸易猪肉产品出口至中国,也无法弥补我国的猪肉供给缺口。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畜产品价格月度数据显示,2019年3月开始,我国鸡蛋、肉类食品价格就有明显上涨,鸡蛋和羊肉的价格都有明显增幅,其中涨价最多的还是猪肉(图1)。

 

根据最新生猪价格数据显示,2019年11月第2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45.20元/kg,去年同期为19.24元/kg,同比上涨134.93%(图2)。

 

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食品中,猪肉是最重要的肌红蛋白摄取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平均猪肉消费量20.62kg,占猪、牛、羊肉总消费量的比重的71%;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平均猪肉消费量为19.49kg,占猪、牛、羊肉总消费量的比重为83%。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开支,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了较大影响。

 

我国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给的不足,根据农业农村部400个监测县的最新统计数据,从2018年10月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的预警线(表2)。供给的减少引发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牛羊鸡肉的购买量提高,刺激了我国牛羊鸡肉价格的上升。

目前,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构成中,猪肉价格指数的权重较大,在猪肉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指数就成为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的重要因素。由于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我国CPI也随之上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发布数据,2019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上涨幅度比上个月上升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指数为101.30%,由于猪肉价格同比指数为正数,猪肉价格指数对CPI产生向上的拉动作用,影响CPI上升2.43个百分点(图3)。

换句话说,2019年10月CPI同比上涨幅度(3.8%)当中有近2/3是受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图4)。

 

1.2 疫情迫使小规模散养户淘汰加速,被淘汰散养户存在生活保障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很多人还是靠养猪为生。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的最新数据,我国生猪年出栏量50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为3572万户,从养猪户数量来看,占我国总体的94.63%(表3)。如此庞大的散养户一旦被淘汰,必然会出现无法估量的失业和待业人员,同时低保户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2018年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切实保护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两场”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逐步弃养、退养,构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通知》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将淘汰掉很大一部分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生存空间也会被进一步压缩。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上,要坚持以规模化养猪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散养户养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才能保障我国生猪供给,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1.3 生猪产业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

“南猪北养”区域布局调整趋势暂缓。近些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南猪北养”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河南、山东为代表的主产区,其生猪养殖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其原因主要是从2015年起,养殖环保政策收紧,养殖产能加速从南方向北方转移。但是,随着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这一趋势将会受到大幅度的缓解。

 

首先,产销分离的模式不利于疫情防控。环保限产之后,养殖产能加速向北方转移,更是加剧了南北产销区生猪调运的需求。而车辆运输,正是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为何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农业农村部迅速叫停国内生猪调运的主要原因。但单纯叫停生猪调运,打破了国内生猪流通市场的均衡,产销区之间出现极大的供求扭曲。

 

所以,政策导向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随着疫情防控与保障猪肉供应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环保政策不得不做出适当让步。为了保障市场猪肉正常供应,南方水网地区的环保政策将从此前的“一刀切”式关、停,逐步向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发展,适当增强销区的自我供给能力。

 

 

2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体系的影响

2.1 对饲料原料的影响

生猪存栏量的下跌,生猪产能的下滑直接导致到了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受到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影响,能繁母猪存栏从2018年10月开始,生猪存栏从2018年11月开始呈现大幅度下滑态势,相应的豆粕、玉米价格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呈现出下跌态势。玉米、豆粕价格同时下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也在2019年上半年呈现下滑趋势(表4)。

受到饲料价格的下滑以及生猪价格上涨的影响,判断生猪生产盈利水平标准之一的猪粮比,在进入2019年之后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2019年3月开始猪粮比保持快速上升态势,10月份猪粮比历史首次突破20.0关卡,达到20.10∶1,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生猪生产成本下跌,盈利水平有所改善。

 

2.2 对猪育种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育种上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核心群的规模下降。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国能翻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幅度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5%的预警值。核心群的规模在下降,并且降幅越来越大。第二是能繁母猪性能测定的数量在下降。因为核心群的规模在下降,直接影响到可观测母猪繁殖性状的数据减少。第三是种猪交流基本中止,因为禁止种猪调运。由于种猪交流中止,联合育种将更加困难。

 

2.3 对生猪屠宰行业的影响

受到非洲猪瘟分区防控政策影响,生猪屠宰行业首先需要适应本地区生猪养猪规模。根据本地区养殖规模、数量等因素适当增加屠宰企业数量,提高就地就近或本省屠宰比例,将肉外调,才能避免出现严重压栏,影响后续补栏节奏,保证市场供应。

 

其次,屠宰行业需要适应本地区猪肉消费特征。在有热鲜肉和白条肉消费习惯的区域,需在本地屠宰白条或邻近区域屠宰调运毛猪;对于习惯消费冷鲜肉的区域,可在产地进行精细分割,通过物流冷链供应系统一步到位。相应的,屠宰环节在功能分区和设计上要体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

 

2.4 对肉类食品物流行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将刺激肉类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2013年禽流感H7N9疫情发生后,政府部门推动改变原有的活禽交易模式,推进冰鲜和冷冻禽肉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冷链物流、培育品牌企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与之类似,经过非洲猪瘟疫情后,长距离活猪调运量将减少,肉类冷链物流迎来发展机遇。

 

2.5 对猪肉消费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暴发直接导致消费者猪肉消费量的减少。根据2019年5月发表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非洲猪瘟暴发期间,消费者猪肉购买次数、购买量显著减少(50%以上的受访者家庭月度猪肉购买量减少了200g以上);相对于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程度更高,猪肉消费减少更显著。部分消费者认为非洲猪瘟会产生人畜交叉感染,是疫情暴发期间影响消费者减少对猪肉购买的关键因素所在。非洲猪瘟对猪肉消费的影响程度与家庭成员呈正相关,消费者家庭成员越多,猪肉消费减少程度越大。

 

3  我国生猪市场的后期展望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3.1 猪肉价格上升将带动CPI上涨

本轮猪肉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下滑从而导致猪肉供给趋紧的影响。根据农业农村部400个监测县数据,从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18个月环比下降。同时,本轮价格上涨也受“猪周期”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生猪供给预计将继续趋紧,猪肉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成为推高物价增速的重要诱因。2019年10月中旬,我国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市民开始减少对猪肉的购买,选择其他肉类进行替代消费,猪肉价格的上涨明显拉动了牛肉、羊肉、白条鸡价格。由于猪肉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关联性较强,2019年6—10月的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后续影响应予以高度关注。

 

3.2 猪肉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必须重视,但不必恐慌

猪肉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必须重视,但也不必过高估计,更不必恐慌。当前,相关部门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同时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引导鼓励补栏增养,稳定和恢复生产,增加市场供给。

 

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2019年8月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肉类食品,保障供应事关民生,事关大局。各地要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要立即清理超出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类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从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养殖场户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调动养殖积极性。要大力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流通、防疫体系,积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支持绿色养殖发展,着力转变传统生猪调运方式,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经过1年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实施,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势头总体呈现减缓趋势。中央高度重视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各项相关政策将陆续落实。所以对于猪肉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短期影响,社会各界不必过度担忧,此外我国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基调不会改变,物价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也不会改变。

 

3.3 建议考虑当前加大投资建场的风险

从2019年3月开始,生猪价格一路飙升。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从3月6日的13.02元/kg上升到9月25日的27.79元/kg,达到历史最高值。2019年9月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落实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等政策,推动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业内人士一致看好未来的猪市行情,部分企业有加大投资建场力度,扩大生产的迹象。虽然有生猪价格上涨、政策上的扶持等因素给生猪生产带来一定的机遇,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建议生猪生产者扩大投资建场时需要谨慎。

 

首先生猪价格上涨的同时,生产成本也随之上涨。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仔猪价格由2019年3月6日的25.84元/kg上升至10月9日的62.90元/kg,在6个月的时间里价格翻倍,二元母猪价格也有3月6日的29.37元/kg上涨至10月9日的49.62元/kg。此外国家生猪市场的交易数据显示2019年5月开始玉米以及豆粕价格有显著上升趋势。今后随着生猪生产的恢复,对仔猪、能繁母猪、饲料原料的需求增长的同时相应的仔猪、能翻母猪、饲料原料价格也有持续上升的可能。

 

其次是疫情防范成本较高。非洲猪瘟疫情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并且非洲猪瘟疫苗正处在研发当中,现阶段疫情防范难度大,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依旧存在。一旦疫情发生,虽然扑杀补助可以缓解部分疫情损失,但生猪生产者依旧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扩大生产的同时疫情防范的投资也需要大幅度增加。

 

3.4 维护猪肉价格稳定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1)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部署要求,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

 

2)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随着生猪价格的上升以及一系列保障措施逐步落实,生猪生产者的补栏积极性正在提升,产能下降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但从加快补栏到存栏增加再到供应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相关部门要做好信息沟通,同时要做好消除市场恐慌情绪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和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3)要清理不合理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要严格规范禁养区的划定和管理,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外,各地一律不得超出范围划定禁养区,对于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划定的禁养区要限期整改。

 

4)要通过行政手段筛选有条件的企业抓紧恢复生产,科学规划,适当提高门槛。不少地区为提高生猪产能实施了按照生猪出栏量标准发放补贴的鼓励政策,但这一政策有可能引发一哄而上、投机性养猪。提高生猪产能应该把疫病防控放在第一位,盲目扩大产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疫病扩散。补贴政策应该调整为针对提高疫病防控投入额进行补贴。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9年第12期“猪业论道”栏目:P114-117(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