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华诺倍威”推荐阅读【主题策划】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人才储备与培养
点击量:225时间:2018-12-11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万建美

 

中国养猪业最近几年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规模养殖企业快速增长,而散户却在加速退出,散户数量减少估计达到60%~70%。规模化、自动化、技术化和高效化的养猪时代快速来临,使得整个饲料行业掀起了进军养猪业的浪潮。在发展养猪生产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贮备与培养。

 

 

1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缺哪方面的人才

 

规模化养猪是一个多种行业技术高度集成的行业,包括多个方面,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兽医服务、环境控制和生猪饲养管理等。对于饲料企业而言,除了饲料营养方面的技术人才不缺少外,其他几个方面的人才都是不足,甚至是缺失的。即使通过引进相关行业的成熟人才,还要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些人才整合集成到规模化养猪的各个环节中去,实现高效运行。

 

具体到更为细化的技术层面,饲料企业直接面临品种评估与种猪选种留种人才不足、规模化养猪技术人才不足、猪场设计和建设人才不足、环境控制人才不足及自动化设备维护与改造人才不足等问题。

 

 

2  养猪人才培养贮备与培养

 

饲料企业发展养猪的人才贮备与培养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招聘成熟人才一蹴而就。人才的贮备与培养始终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各方面人才磨合的过程,而且还是企业管理层厘清饲料企业养猪的目的、目标、养殖方式及人才管理与配置方式的过程。

 

规模化养猪生产需要有工业化管理的思想,实现模块化和流水线式的生产,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管理猪场,使猪场成本降到最低。饲料企业进军养猪,绝不是“饲料厂+猪场”组合,而是多方平台围绕猪场这个核心的有机整合(见图1)。

 

多数饲料企业发展养猪生产存在的最大的人才问题就是没有合理配置人才。比如,在每个猪场配置一套完整的兽医、育种、饲养营养评估及饲养管理人员,人才重复配置,各场技术人员之间缺乏高效沟通,生产低效。与国外4~5人即可高效管理1000头基础母猪场相比,国内同等规模猪场则需要10~15人,在效率上要低得多。这与国外将养猪业进行模块化配置不无关系,饲料企业在发展养猪的过程中值得学习与总结,至少在集团企业内部实现不同方面人才模块化管理与配置,从而实现对内部各猪场的高效服务与管理。

 

 

3  养猪技术人员的培养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过程中,在猪场人员配置与管理方面,也面临着2种方式的选择:

 

1)以岗定员。按产房、妊娠、保育等生产环节配置生产管理员工,再配置场长、兽医及配种技术人员等。这是国内主流的方式,人力密集型(即使采用了自动化设备)。

 

2)以生产流程定员。每一个生产人员能完成整个母猪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工作,相当于每一个饲养员都是技术员。猪场有一套完善的作业流程,场长可灵活调配人员,实现人员高效工作。这种模式在欧洲国家规模猪场常见。

 

饲料企业要成功进军养猪,如何优化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工人与技术人员的关系逻辑,实现用最少的人力、最高效的工作和最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8年第11期“主题策划”栏目:P50(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微信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swineonline@263.net,投稿时请标明为“微信”,我们将为您署名分享给广大同行。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