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华诺倍威”推荐阅读【主题策划】浅谈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关键问题
点击量:177时间:2018-12-07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 段永杰

 

摘  要

应对饲料行业的竞争压力,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已成为众多饲料企业发展趋势。拓展有风险,尤其是进军养猪业,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及实践经验对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为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料企业;拓展;进军养猪

 

 

1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来看,饲料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利润与前几年比较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国内饲料供应总量已经趋于饱和,难以继续大幅增长,加之近期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饲料产量的饱和度会越来越明显,饲料企业或将面临减产或者倒闭。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可以通过产品上下游联合,更好体现主动性;饲料企业与养殖业相关度很大,如此联动发展比跨行转型在资源上更占优势;同时有发展欲望的饲料企业资金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饲料企业自产自销,打通产业链,在成本控制、精准营养管理方面的优势也是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

 

看到进军优势的同时,更不可忽视饲料企业拓展养猪业存在的问题。比如,猪场的规划设计、人员储备管理、种猪引入等问题。有的拓展企业,在进军之前忽视了这些问题,未能充分制定周密计划,导致猪场建设过程的边建边拆边改,这不仅是一种资金上的浪费,同时对工期以及其他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以下,将以猪场的规划设计、人员储备管理、种猪引入等几个方面做一讨论,为进军企业提供一点参考。

 

 

2  猪场规划设计与施工问题分析

 

猪场的规划,是养猪这件事的根本。目前,国内大型养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成熟的建场模型,无论从标准化程度、栏舍利用率、遵守环保法规等方面,还是从建造成本、建造时间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优越性。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看似简单,但却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规划设计不合理,要么会在施工过程中,边建边改;要么是在后续生产中,造成栏舍利用率低、人员效率低的情况;甚至造成实际投资比计划投资费用高的情况。因此,科学的、适合本企业生产模式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可联系几家比较先进的养猪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学习,目前国内很多比较优秀的养猪企业,都有自己的展厅,供同行学习借鉴。

 

2.1 场址选择

无论是自有的土地,还是收购的土地,必须先要明确土地性质及该用地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建规划要求;同时场址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一般猪场选址应与主要公路、铁路、水源地的距离不得低于1km、与城乡和居民居住的距离不得低于2km、与其他的畜禽养殖场的距离一般不得低于3km,同时还要选择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有保证、水资源充足且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等。

 

猪场场址的选择原则:一是对外合规,二是对内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在进行施工前,要取得相应的合法手续,避免半路停工。

 

2.2 饲养类型

确定首先得明确要养什么猪,是以母猪为主的母猪-保育-育肥“三点式”一体化场、“母猪-保育”两点式场、单点母猪场还是以断奶猪为主的保育-育肥场;当然,母猪还包括了原种猪、祖代猪、父母代猪等类别。至于养殖类型如何定位,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所选土地的面积及适用性、当地养殖情况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建设何种类型的猪场。如果直接收购既有的猪场,那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改动或者直接投入生产即可,而保育育肥场的生产也相对简单,文内不作讨论,只针对母猪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2.3 饲养规模和布局

饲养规模(一般以产房所能承受的最大生产母猪数量定义)要根据猪场面积,废弃物承载能力以及各功能区的排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计算。而猪场内部布局在设计时,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净污清晰、雨污分离,使土地面积最大化地被利用,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猪场的分区整体可分为:人员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以及其他附属设备设施区域。人员隔离区主要用于人员和物资的隔离消毒、食堂、外来人员接待等;生活区是日常员工居住娱乐的地方;而生产区则以猪只活动为主;其三者的生物安全级别也是顺次递增。另外,猪只销售中转站、洗消中心、废弃物处理等附属设备设施区域最好是远离这三个区域,单独设立。

 

生产区的内部分区,包括后备隔离驯化舍(独立于其他舍,最好位于生产母猪区域的下风处2~3km)、生产母猪区(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如果要做分胎次饲养还要增设一胎场)、电器维修房、发电机房、物资防疫药品仓库等;各猪舍栏位之间数量的匹配度,要根据所饲养母猪的品系、生产指标进行合理计算,避免出现栏位的瓶颈,降低栏位利用率,同时生产还要考虑批次化;而各个分区内部的栏位、风机湿帘等降温设备、加热器地暖等升温设备可以提前联系设备厂家给出设计方案,以便于在建筑过程中预留安装位置,避免建筑完成再改建,费工费力。

 

2.4 施工监工

前期的规划和设计,最终要经过多方面的梳理,确认可行后,进行施工。施工前,投资预算、工期预算必须做到位,建议选择有建设猪场经验的建筑公司进行合作,避免验收时的麻烦。监工人员,也需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根据施工进度判断工期。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有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预算不到位,导致中途废弃;也有很多企业,因合作的建筑公司对猪场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返修的现象;更有很多公司,施工工期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耽误投产,影响资金周转。

 

 

3  人员储备问题分析

 

规划设计是基础,人员管理是核心。对成熟的规模化养猪企业来说,人才仍然是制约养猪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对于向着养猪生产进军的饲料企业,养猪人才的储备,更加重要。

 

对于进军的饲料企业来说,该如何储备养猪人才,如何留住养猪人才?

 

从目前的养猪行业来看,一方面管理层面的养猪专业人士已经从技术型逐步向着综合型发展,而另一方面操作层面的养猪人随着养猪工业化发展趋势,养猪从复杂化技术化逐步向着简单化发展。操作层面养猪人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相对更简单,这部分人只需根据需求提前招聘即可。那么人员的储备,主要还是管理层面的养猪专业人士,对这部分人的要求是:爱岗敬业、执行力强、有职业道德的人;从规模化猪场锻炼出来,擅长现代化、规模化、工业化养猪生产管理的综合型、教练型的人才。

 

3.1 人才储备难点分析

导致人才留不住的根本原因,极少数是因为工资水平,所以,不要认为给出足够高的工资水平就可以找到人才,这不是根本。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是养猪人才缺口的重要原因。猪场出于生物安全选址在远离城乡,较为偏僻的地方;加之生物安全的要求,与外界相对封闭;而对目前多数的猪场来说,无论住宿饮食还是娱乐设施,出于投资成本考虑,相对不够完善。

 

晋升空间大小,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当养猪人没有了晋升空间,看不到未来出路,心就很难稳定,都知道养猪人才缺口那么大,此处不行,赶紧换地方。

 

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因素。国内的养猪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养猪人深知如果整天闭门造车,迟早会被行业淘汰掉。所以说,养猪人参加行业学习交流的多少,将决定其眼界宽窄,能力提升的速度。

 

3.2 人才储备要点分析

人才该如何选择和储备?针对上述难点,有的放矢地去做,才可能解决养猪人才问题。

 

针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可增加娱乐设施,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丰富业余生活。增加女同志的招聘人数以应对单身男士需求,从经验来看,现代化的养猪企业中,女生在工作方面的业绩并不比男生差,且女生的细心更是多数男生不可比拟的。为避免晋升空间的不足,招聘要考虑人才梯度和层次;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养猪人适时地走出去,返场后再对其他人做分享交流,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养猪人到场内指导交流,创造机会。

 

养猪人才的储备,以优异的条件招聘成熟的养猪人,只是一个途径,且这一类型人数要求并不高,重要地是可以承上启下的人才,其中校企合作定时输入人才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由成熟的人才建立一套适合本场的培训材料,培训新人才,这是人才储备与培养的根本。

 

 

4  后备母猪管理问题分析

 

后备猪管理包括引种计划、引种、隔离驯化、日常饲养管理、诱情管理等方面。后备猪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生产指标和猪群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引种计划的制定在养殖类型、养殖规模、投产日期等确定之后,就该提上日程。目前来看,断奶猪直接引种,对于后期的隔离驯化极为有利,尤其在猪蓝耳病净化方面。同时,后备猪引种的规划周密性,也是维持生产母猪群合理更新率和均衡生产的基础;引种前后疫病检测可规避各种病原体引入到新建场;后备猪隔离驯化的质量,保证了后期猪群的稳定性;日常饲养管理及诱情管理母猪工作,对初配日龄、初配体重、初配发情次数等关键指标有着直接影响,而这些将影响到母猪的生产指标及使用年限。

 

 

5   小 结

 

拓展产业链是需要成本的,也是需要代价的。做好进军前的规划与设计,抓住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把好人才储备关是保证进军成功的关键。养猪有风险,进军需谨慎,太多的失败案例值得深思,更多的成功经验需要去借鉴,只有深思谨慎才能将养猪这件事做到稳定、专业、高效、盈利。

 

 

 

猪业科学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8年第11期“主题策划”栏目:P48-49(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微信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swineonline@263.net,投稿时请标明为“微信”,我们将为您署名分享给广大同行。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