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品牌响——提升广西农产颜值·生猪篇
点击量:1830时间:2018-05-03来源:广西日报

  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50%以上,是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生猪存栏2293.7万头,比上年增长3.5%;生猪出栏3355.1万头,增长2.3%;猪肉产量255万吨,增长2.1%。

 

  产业发展,种业先行。全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省级种猪联合育种遗传评估平台。种猪企业利用遗传评估平台,上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根据平台对测定种猪的遗传评估结果进行种猪选留。到2017年底,全区先后有15家种猪企业604次上传测定种猪24.4万头;繁殖记录48.9万条。

 

  选好种还要育好种。全区对良种补贴供精单位引进性能测定的优秀种公猪,按照每头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目前共补贴引进种公猪530头,补贴资金106万元。还通过举办种猪拍卖会,促进种猪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

 

  育好种还要护好种。全区建立了环江香猪、巴马香猪、陆川猪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隆林猪、东山猪等自治区级保种场,环江香猪、巴马香猪、陆川猪、隆林猪、德保猪、东山猪等列入国家和自治区保护名录的地方猪品种均得到了较好保护,利用陆川猪品种资源培育的龙宝猪Ⅰ号(配套系)通过了国家审定。

 

  走进陆川县一养殖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处被树木包围的楼房二楼,“住”满了大肥猪。不过,这里既听不到猪叫,也闻不到异味。

 

  “我们采用的是县里推广的微生物+高架网床生态养殖新模式。”养殖场负责人黄祖东介绍,在传统养殖场,猪在圈内随地排泄,卫生状况极差,不断冲洗也难以保证猪舍清洁。不仅费水,且污染环境。

 

  新模式通过改进养殖工艺、采用生物技术等方式,严格控制养殖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在饲料和水中添加益生菌产生的分解酶可将猪大肠中的臭气成分完全氧化,变成无臭无毒的物质。而且全程免冲水,可减少养殖污水排放量90%以上。

 

  这是全区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养殖的缩影。“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半漏缝地板+自动刮粪+异位发酵”等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区范围铺开,目前各市均已建立生猪生态养殖示范点。全区还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研发、生产高效的生态养殖用微生态制剂产品,积极开展生态养殖认证。目前,全区已有3520家规模养猪场通过了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其中五星级生态养殖场138家,四星级生态养殖场930家,三星级生态养殖场2452家。

 

  “微生物+高架网床”等生态养殖“广西模式”得到了认可。农业部印发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明确鼓励广大养殖户采用高架床养殖模式。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全区陆川、容县考察时,也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再好的产品也应该注重品牌创建。通过积极创建无公害猪肉、富硒猪肉品牌,全区打造一了批有较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