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华诺倍威”推荐阅读【养猪一点通】降低母猪死淘方案浅析
点击量:194时间:2018-04-17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马超 ,陈国庭,孙文平,刘向东,李长春

 

 

摘 要

文内根据养猪基本理论以及长期猪场生产实践,从季节、营养、疾病、胎次、年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多方面探讨影响母猪死亡和淘汰比率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母猪死亡淘汰比率的目的。


关键词

母猪;死亡;淘汰;方案

 

 

 

0 引?言

 

生猪规模化饲养已经在国内生猪养殖模式中占据重要比重,占比达75.6%,相比国外高PSY的产能,我国亟待提高规模化猪群生产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之多。这样一来,合理利用核心母猪群,最大化地提高母猪群生产性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深刻问题。不同季节、不同品系、疾病因素、合理的营养搭配都可以在母猪不同胎次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泌乳力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是最终达到期望的PSY值的关键因素。

 

因此,分析母猪死淘率和后备母猪的供应等问题对整个生猪的生产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文内主要讨论降低母猪死亡淘汰率问题,就死亡淘汰主要原因进行基本的分析,并提出常规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猪场长期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高产化发展,母猪产仔已经实现流水化作业,母猪的从后备到淘汰的过程以提供仔猪、扩大猪群为主,母猪死亡淘汰率增高的过程可以说是提高猪群生产率和净化传染的过程,进一步淘汰患生殖系统疾病和高胎龄母猪,正常的淘汰率在20%~25%。母猪群体的淘汰率是影响猪场开展同期发情的关键,是开展机械化智能化同步化生产的一大障碍,死亡、厌食、肢蹄病、延迟发情、生殖道炎症和传染病是主要原因,淘汰选择是各个胎次都有出现的。

 

文内综合北方和南方养猪实践,针对生产中的问题分析研究,综合各方建议,简要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对规模化养猪场降低死淘率提供帮助。 

 

 

 

1 优良遗传品系 

 

1.1 母猪的母性品系选择
母性强的母猪给PSY带来的收益是天生的。母猪的母性在欧洲特别是在丹麦是经过严格选择的,是当做一种质量性状进行了严格的淘汰后,经过长期育种实践稳定下来的一种质量性状或者数量性状,此淘汰选择标准类似于严苛的欧洲选择犬类的服从性和温和性质量性状。因此,相对于同一品种的加系母猪和美系母猪,丹系母猪母性更强,照顾仔猪更有优势,意外压死仔猪的概率更小,选择同一品种的丹系作为母系有助于降低母猪
死淘率。

 

1.2 综合生产性能
选择优秀生产性能的母猪,按照严格的生产规范标准评定母猪的生产性能,最终确定作为后备母猪,对提高窝产仔数,增加母猪胎次是主要指标。母猪的综合生产性能包括母猪性成熟时间、首次发情时间、母猪的外形评定、头胎产仔数、产仔平均重等都是评定母猪的生产性能的关键指标,此外,对后备母猪淘汰的重要指标是应确保母猪的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因为生殖器官畸形会严重导致繁殖功能障碍,后备母猪不要选择生殖器官各部位畸形的母猪。

 

先天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和后天生长阶段的不规则畸形会表现出乏情、屡配不孕、产仔困难、性周期紊乱或无性周期。最后,体型过大或者过小的后备母猪都不可作为后备母猪入选,体型适中,与标准限位栏为准进入后备母猪的选择行列,此种原因多由于前期的营养问题造成母猪过重或者母猪过小。

 

1.3 提高窝产仔数
选择窝产仔数高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也是间接降低母猪死淘率的方法,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提高窝产仔数,合理控制产仔初生重,过高的产仔重没有必要,高的仔猪出生重不一定是提高PSY的重要因素。

 

 

 

2 营养性综合调控

 

2.1 后备母猪营养调控
合理的后备母猪的营养性调控对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性的繁殖障碍是造成母猪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母猪饲料中添加合理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对母猪在不同的妊娠期、泌乳期、发情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准调配后备母猪饲喂营养标准是后备母猪在性成熟、发情、受胎、妊娠至关重要的基础,特别是在妊娠的65d后和110d前要严格控制母猪的营养。添加叶酸、精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适当的钙磷比,有效粗纤维的摄入都是控制由于营养的不均衡导致的母猪性成熟晚,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比例增加的有效措施。此外,饲料中的毒素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都对母猪生殖功能有危害。

 

2.2 头胎和二胎母猪营养调控
通常头胎母猪部分时间由于自由采食增加了过多体重,后期限位栏已经不适宜猪的体长和体重,即使窝产仔数和其他各方面都达标,也应淘汰;控制头胎和二胎母猪的营养,在不影响母猪妊娠和泌乳的情况下,母猪体重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助于母猪后期断奶、发情和下一步生产。初胎和二胎母猪适宜摄入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有助于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发育,骨骼生长,钙磷比1.5∶ 1 的合理配比能促进钙磷代谢,且有助于性腺的全面发育,提高繁殖性能和改善母猪的母性表征。

 

2.3 补充适量糖分
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糖分可以增加母猪采食量,增强母猪体质,减少母猪发病几率。红枣、红糖等是补充糖分的较好手段。例如,在母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温烘干过的红枣粉,可以减少营养损失,加强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营养,降低母猪发病。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红糖利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毒露”,运用在畜牧业生产中,红糖在我国主要作为甜味剂,易于增加采食量,而粗制红糖内苏氨酸、钾、钙、镁含量丰富,另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锰、锌、铬,适量饲喂都是有助于母猪的妊娠营养和产后恢复,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已有记载 :“红糖能润肺气、助五脏、生津、解毒、助脾气、缓肝气”,哺乳母猪短期内适用。

 

 

 

3 合理的生产管理 

 

3.1 母猪生产记录与管理
1)母猪生产记录规范。精细化的母猪生产记录是关系到母猪淘汰时间和降低饲养成本的关键依据,制定一套适时淘汰母猪的标准,是实现精准化母猪生产,减小母猪死淘的第一步。当前的母猪生产记录逐渐从记录板记录向数字化记录迈进,过高的母猪淘汰率或过早的淘汰母猪对生产效益影响是显著的,生产记录是评估母猪是否淘汰的首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记录系统和不同记录标准时,后期的数据比较和分析也会有千差万别,要确保记录符合实际,制定一套母猪生产记录标准是收集母猪生产数据的重要依据,要做到标准化、统一化、精准化,猪场员工的记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的母猪的死亡淘汰率。

 

反之,精准简便的母猪生产记录有助于简化猪场员工的工作,在选择淘汰母猪和后备母猪时也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最终有利于猪群的稳定和健康,从而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

 

2)母猪胎次结构管理。在生产效益至上的今天,合理的胎次规划管理影响整个猪群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母猪的淘汰从繁殖性能的原因来看,由长期实践得出经验,要从繁殖性能考虑主动淘汰,即6胎以后的母猪淘汰率在30%以上,此类母猪即使在窝产仔数和断奶天数都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长期估算来看,其断奶后仔猪的健康情况和后期母猪发情间隔都相对于6胎前的母猪处于弱势,且从总体成本计算和分析每头母猪的成本和整体母猪的淘汰成本来看饲养6胎以后的母猪都是不合算的。

 

由于其他原因淘汰和死亡的基本占10%。以目标猪场的情况看母猪淘汰的标准主要看产活仔数和断奶后发情天数,所以,保证产仔数和断奶后能按期发情是关键。在猪群中,按照淘汰数量比例合理安排猪群的年龄结构和胎次结构是提升猪群整体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另外,初胎母猪和二胎母猪的生产性能较4、5胎母猪低,提高初胎母猪的生产性能是降低猪群死亡淘汰率的一个有效方法,一般地讲,头胎母猪到6胎母猪的死亡淘汰率的分布曲线呈花瓶式分布状态,头胎、二胎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对降低整体母猪死亡淘汰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母猪合理运动
有条件的猪场建设适合母猪的运动场,铺厚泥沙,防止雨后积水滋生有害微生物,冬季以室内通道式运动为宜,适量运动的母猪以离奶母猪、后备母猪为主,每天放出运动1h左右,运动中可以有效发现母猪跛行、髋骨盆骨变位、肢蹄病,一经发现,应采取必要的隔离独圈饲养,加强护理的同时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及时处理。


3.3 圈舍的环境控制
圈舍的环境控制,空气质量、光照时间、适宜温度是降低母猪死淘率的基础。把空气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区间是提高母猪舒适度的首要条件,做好母猪舍通风换气,适时开窗提供充足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产后母猪发情排卵有促进作用,据有关文献记录,母猪断奶后初级卵泡发育成为成熟卵泡的时间只有5~7d左右,在空气适宜的同时,合理加强光照时间有助于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与排出,夏季降温,冬季保暖,降低饲养密度,给予母猪适当的动物福利。

 

 

 

4 精准疾病预防

 

4.1 肢蹄病
1)大型集约化猪场环境,肢蹄病会造成母猪的非正常淘汰,比例仅次于繁殖障碍疾病,占非传染性疾病总淘汰率的80%。在大多数猪品种中,长白和大白易得肢蹄病,杜洛克相对较好。文内所涉及猪场从品种角度入手,阶段性地换用血缘远源性公猪,防止近交,淘汰有明显遗传缺陷的公、母猪,降低不良基因的频率。


2)高龄母猪营养调配不合理,产后恢复不到位,免疫力低下的母猪要防控肢蹄病发生;母猪圈限位栏的建造要符合母猪日常行动的范围,防止摩擦后细菌感染,进而诱发传染性肢蹄病的发生;加强日常的活动量,增加母猪腿部血液循环是防范母猪肢蹄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肢蹄病引起的软组织伤、深度伤及骨骼后引起神经性肌肉麻痹和化脓性炎症,都应列入淘汰母猪群体。

 

3)矿物质元素方面,调配适合母猪饲料中的钙磷比例,补充生物素、锌等微量元素,保证硫元素的正常代谢对防止肢蹄病的发生有营养性的帮助,进而降低母猪死淘发生率。

 

4.2 繁殖障碍
从实践中统计结果得出繁殖障碍占猪场母猪死亡淘汰总数的22%左右,其中久不发情占7%,其他疾病直接淘汰占15%。控制繁殖障碍的方法主要是在母猪饲养管理阶段加强母猪的营养调配,确保合理;达到环境卫生、饲料卫生指标,主要防控伪狂犬病病毒、猪乙脑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衣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生殖系统病原感染。

 

4.3 乳房发育不全和断奶后营养不足
头胎和二胎母猪生产后,哺乳仔猪由于乳头和部分乳房发育问题影响到哺乳会大大影响仔猪的免疫力,头胎出现问题后,应及时治疗,无法治疗的要及时淘汰,所以,后备母猪选择时就要加强乳房的选择,这样可以杜绝后期的不必要损失。个别母猪由于仔猪断奶后食欲不佳,造成发情排卵不畅,影响配种繁育问题,也是造成死淘率上升的原因,要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诱食。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8年第3期“养猪一点通”栏目:P136-138(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猪业科学》微信征稿:如您有好的文章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swineonline@263.net,投稿时请标明为“微信”,我们将为您署名分享给广大同行。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