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博”推荐阅读【养猪一点通】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疗报告
点击量:314时间:2017-11-16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谭林社,刘国信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从而引发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血液原虫病,主要引起猪的高热、贫血、黄疸、消瘦和全身发红等症状,因此,俗称“红皮病”。

 

该病近年来在国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而引起,夏秋季节往往多发并会造成流行。目前,已逐渐进入该病高发流行季节,大家应密切注意各地疫病的发生情况,同时注意收集实践中较好的治疗方案,进而推而广之。现将2016年8月份笔者对某猪场比较成功的诊治情况介绍于下,希望对业界同仁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某养猪场存栏生猪300多头,其中能繁母猪26头,去年8月中旬,突然在3~5月龄左右的肉用育肥猪中出现一种以高热、皮肤发红、贫血、黄疸等为特征的“红皮病”。据畜主介绍,开始时猪群中有几头中猪突然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红,随后疾病迅速蔓延至整个猪群,至一周后陆续有近100头仔猪发病,使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得不到控制,已死亡31头,经济损失严重。

 

笔者到场后,经过临床检查得知,发病比较严重的猪只体重多为25kg左右,共有84头,大多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以至完全废绝,喜卧少站,体温升高至40~41.5℃,少数达42℃以上,呈稽留热。病猪大部分有结膜炎,眼睑灰暗或水肿,眼结膜潮红或苍白,有些表现黄染;两耳充血肿胀,耳尖干燥发硬,臀部、四肢、腹下皮肤出现红颜斑块或青紫色,指压不褪色;部分病猪呼吸急促,出现气喘,呈犬坐姿势,有些猪鼻孔中流出带血的分泌物;大便干燥者居多,少数仔猪排黄色稀便,仔猪普遍出现消瘦、贫血和黄疸,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饮水欲。

 

 

2 病理剖解

 

立即剖解病死猪6头和严重病猪3头,发现病死猪血液稀薄,皮下大面积淤血、出血,肌肉苍白,水肿,黏膜黄染,肺脏水肿,脾脏肿大,周围见锯齿状出血点,肾脏肿大,髓质有出血小点,肝脏肿大,色淡黄,下颌淋巴结、颈浅背侧淋巴结、腹股沟内浅淋巴结、骼内淋巴结等淋巴结肿大,切面突起,切面外周呈出血状,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呈墨绿色,小肠黏膜内有较多的出血点。

 

 

3 实验室检验确诊

 

3.1 病料涂片镜检检测

取病猪的脾、肾、淋巴结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只见部分红血球周边不完整,受到损害。同时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等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和鲜血琼脂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可排除细菌感染。

 

3.2 鲜血压片镜检

无菌采取10头发病猪耳静脉血液各1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覆以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球状、卵圆状、短杆状小体游离在血浆中,作摆动、扭转、翻滚运动;有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周围,少则3个,多者达15个。随着附红细胞体的活动,感染的红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呈星状、锯齿状等不规则形状。且左右或上下摆动。在红细胞下可见到较多的附红细胞体,且左右或上下摆动,且有较强的折光性。

 

3.3 鲜血涂片姬姆萨染色

无菌采取病猪耳静脉血液涂片,以姬姆萨染色镜检,在1600倍镜下观察,可见有的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齿状、菜花状,有的出现皱缩、变形现象;红细胞表面可见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并有微微颤动。微调镜检,发现有许多染成蓝褐色的多形态小体,在多个不同视野中统计红细胞的感染率在70% ~ 80% 之间。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4 立即隔离病猪,实施药物治疗

 

入场后立即对病猪实施隔离,严格对圈舍环境、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同时投药预防,以控制病情扩散传播,并根据不同征候和病情,紧急对症治疗。

 

 

1

按照个体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隔离病猪;全场交替使用复方戊二醛、金碘、苯扎溴铵等消毒药对圈舍、用具和猪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尸体、排泄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对拒食且高热的病猪,分别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高免热毒血清,第1天每12h用药1次,共用2次,以后每天用药1次,连用3~5d;长效土霉素用量为0.2mL/kg 体重,高免热毒血清用量为0.1mL/kg体重。对伴有咳嗽气喘、呼吸障碍症状的患猪同时肌注万特肺灵注射液(30%氟苯尼考),用量为0.2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d。

 

 

 

3

对发病较轻且能少量吃食的病猪,肌肉注射强效弓链康+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2~3d;强效弓链康(主要成分 :磺胺间甲氧嘧啶)用量为0.1mL/kg体重,30%黄芪多糖注射液用量仔猪为0.3mL/kg体重,育肥猪为0.2mL/kg体重。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新附优特乐+并清,连续饲喂7d。

 

新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用量为1?000g/t、并清(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等)用量为800g/t。对于腹泻的仔猪,在饮水中添加立克常安(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蒙脱石),用量为800g/t,每天2次集中饮用,连用5d;腹泻控制后,将用量减为500g/t。

 

 

 

4

对所有病猪肌肉深部注射牲血素(主要成分:右旋糖酐铁),以补铁改善贫血症状,仔猪用量每次100mg,保育猪每次150~200mg,对于贫血严重的仔猪5d后再注射1次;对厌食仔猪,可同时肌注复合维生素B,用量为每头每次2~5mL,每天1次,连用3次;另外,对所有患猪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益生菌)1000g/t,让猪自由饮用,以补充维生素,缓减应激,增强抗病力,促使早日康复。

 

 

 

5

对健康猪群紧急用新附优特乐800g/t+并清500g/t拌料饲喂进行预防,连用5~7d;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500g/t,以增强抵抗力,使仔猪尽快度过易感危险期。

 

 

从该病得到确诊后,采取以上措施,一周左右,除死亡8头外,其余猪只病情得到控制,病死率大大降低,逐步好转。

 

 

5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消毒灭源最为关键

 

吸血昆虫如蚊、蝇、螨虫等是附红细胞体病重要的传播媒介,且在高温多雨潮湿季节很活跃,若此时饲养管理不善,消毒不严格,猪舍通风欠佳,饲养密度过大,都有可能导致感染造成流行。因此,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定期消毒灭源,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对预防该病意义重大。

 

1

 

定期消毒灭源,彻底消灭蚊蝇,搞好环境卫生。要建立符合规定的粪污处理设施,做到粪污合理收贮、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特别是夏秋高温潮湿季节,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高峰期,对于圈舍粪污应及时清理,猪场周围如有河沟、水滩,要彻底清除污水淤泥,杜绝蚊蝇滋生 ;同时,要增加消毒次数,定期喷洒驱除或杀灭吸血昆虫的药物,防治叮咬猪群,以切断该病的传播链。

 

2

 

保持合理密度,防止互斗追咬,防止人为传播。夏季高温闷热,需相应降低饲养密度,大小猪合理分群,防止互相追斗舔咬等应激现象,减少外伤和创伤的发生;另外,人为传播是无蚊蝇季节依然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如在预防治疗该病时,必须一猪一针,防止通过针头扩散传播 ;对使用过的断尾钳、打号钳及阉割外科手术器械等,必须彻底消毒后使用,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传播。

 

3

 

按照程序实施免疫接种,易感季节坚持保健预防。猪场必须按照免疫程序实施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等病的免疫工作;同时在易感季节来临前及时做好检查、隔离、淘汰、分群等基础性工作,并添加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预防控制。

 

①仔猪出生2d内,每头肌注牲血素100mg;仔猪出生第3、7、21日龄分别注射德利先(主要成分:土霉素)与泰诺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增效剂)1:1比例混合液1mL、2mL、3mL,可有效预防仔猪附红细胞体病。

 

②平时除搞好综合性保健预防外,在易感季节对保育猪和育肥猪使用新附优特乐、并清拌料,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预防。具体用量和方法是:每年5~6月间,在饲料中添加新附优特1000g/t+并清800g/t,连续饲喂7d;每年7-8月间,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新附优特800g/t+并清500g/t,连续饲喂5d。在应用上述药物饲喂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500g/t,让猪自由饮用,预防效果更好。

 

 

6 诊疗体会

 
 

1

猪附红细胞体病呈世界性分布,易感动物种类非常广泛,但以猪群发病最多、影响最大。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昆虫等方式均能传播,多于夏秋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面积流行。因此,在易感季节强化消毒灭源,搞好环境卫生,针对性提前做好保健预防工作,对控制该病非常重要。

 

 

 

2

本病虽然仍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但现今经常发病的猪场,在无吸血昆虫的寒冷冬季也有暴发流行的病例,同时人为因素如注射、剪耳、断尾等环节,对针头、器械消毒不严等也可造成传染,尤需引起高度注意,各养殖场户千万不可忽视。

 

 

 

3

调查发现,只要坚持科学的免疫程序、日常饲养管理到位、认真实施兽医卫生消毒措施,一般的大型猪场虽然也会受到该病的威胁,但绝大多数不发病或很少发病。而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凡是管理水平低下、免疫程序混乱,对环境卫生不注意的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无疑是高发多发的“重灾区”,往往损失惨重,而在这些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压力。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7年第10期“养猪一点通”栏目:P137-138(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猪业科学》微信征稿:

如您有好的文章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请将稿件发至swineonline@263.net,投稿时请标明为“微信”,我们将为您署名分享给广大同行。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