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科院民猪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促进东北地区优质猪产业快速发展
点击量:1951时间:2017-07-28来源:人民网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消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完成的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及SNP分析,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民猪的起源与进化,并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6 大民猪著名商标品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了东北地区优质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民猪优异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已经参评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

 

  民猪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保护猪种,自上世纪90年代农业部首次确定《中国畜禽品种保护名录》以来,多次修改都被列入其中。民猪具有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繁殖力高等优异种质特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专家介绍,要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民猪资源,需要掌握其种质特性的遗传机制,进行核心群和保种体系的建设;需要选育优质高效的杂交模式、杂交品种以及进行与民猪特性相适应的生产技术研发和组装配套;更加需要建立民猪产业化开发利用体系。

 

  为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经过多年联合研究,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民猪优异种质特性的遗传机制进行研究;根据产业化需求,以民猪为素材育成了“松辽黑猪”品种,开展了民猪与巴克夏猪、松辽黑猪与野猪等杂交组合的筛选与确定,对民猪及杂交商品猪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及技术集成,并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创立了6 大著名商标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了东北地区优质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完成了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及SNP分析,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民猪的起源与进化;从表型、基因型检测以及关键基因筛选等多角度探讨了民猪肉质优良的遗传机理。利用对民猪特性分子机制的掌握,研制了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优异性状选育。研究了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因素和相关机理,开发了体细胞克隆扩繁技术,获得的体细胞克隆民猪是国内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猪。研制出适合民猪的精液冷冻、采精技术。对民猪及其杂交商品猪生产进行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开发了民猪产业化信息平台;研制出改善猪肉品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抗热应激、促进生长的饲料新产品,有效提高了民猪及其商品猪养殖经济效益。

 

  经过不断创新和实践应用,该项目先后获得知识产权81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地标企标和软件权30项);著作7部;论文517篇,其中SCI 95篇(IF合计193.12,TC合计972次)、EI 6篇、一级期刊47篇。培养博士8名,硕士68名,博士后17名。支持百余家企业、合作社建立养殖场,15家企业近三年累计出栏商品猪80万头,新增销售额5.95亿元,新增利润1.4亿元。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