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畜牧业携绿色前行
点击量:2388时间:2017-01-22来源:黑龙江日报


当前,我省在发挥畜牧业优势,紧抓战略机遇,将畜牧产业培育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时,不忘坚定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畜牧业和保护环境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之路,推动我省由绿色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

 

畜牧业越发展有机肥越丰富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量不断增加,畜禽排泄物污染已成为畜牧业面临的绕不过去的难题。众所周知,畜禽粪便和尿液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

一方面要让国人吃上肉、喝上奶,保障畜产品供给,一方面还要让群众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洁净的饮用水,这一矛盾该如何协调?一些地方曾用“禁猪”“限养”的方法来减少污染,但其只能取得短时成效,长久的供给隐患却无法解决。

畜禽养殖排泄物放对了地方会变成宝贵资源。有专家指出,畜牧业越发展,有机肥资源就越丰富。畜禽粪便中带有动物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活性酶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据测算,畜禽排泄物提供的有机肥中的养分占有机肥料总量的60—70。因此,发展畜牧业,可为农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三减一增”(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增施有机肥),改良土体结构,保护黑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与环保可以兼顾

寻求有效的治污方式,通过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创造经济效益,分担环保成本,才是有利于畜牧产业发展的治本之策。

迈向现代畜牧业的脚步不可停止,而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近两年,我省182个1200头规模现代示范奶牛场和“两牛一猪”养殖基地项目进程中,始终坚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底线。在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做到思路明确、规划科学、模式合理、工艺先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绿色发展,整县推进。2016年,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开展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活动以生猪和奶牛主产县为重点,以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力争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养殖,促进种养循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做大做强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带动全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该项活动还将与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和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紧密结合,实现加和效应。

 

发展畜牧业“三效合一”

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我省现代畜牧业的建设进程将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畜牧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201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专门指出要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施种养结合、加强黑土地保护等3项任务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我省将因地制宜,分类推广不同处理利用模式,规模养殖场重点推广丹青诺和“粪肥固液全效还田”经济适用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养殖场将产生的粪污进行集中收集,经过发酵处理达到还田标准后,采用专业还田机械将处理后的粪污还田利用,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促进种养紧密结合。小规模、散养户以村屯为单位,建设排泄物收集、贮存设施,发酵后还田利用。

目前,省畜牧兽医局、省环保厅和省农委联合起草的《黑龙江省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初步明确了我省下一步工作目标:今年各市(地)政府依法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或搬迁工作。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600家畜禽养殖场新增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67以上,“两牛一猪”新建项目实施单位畜禽养殖粪便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各地畜牧业发展规划要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有机肥施用量达到4000万吨,连续施用有机肥耕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容重降低0.05个单位,土壤生物群落明显恢复。种养相对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绿色生态循环的畜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绿色生态农牧业强省。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