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等级高并不一定能确保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A high levels of biosafety does not certainly ensu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投稿时间:2019-11-26  
DOI: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9NK2161
作者单位
刘自逵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 浏阳 410329
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湖南 长沙 410128
北京精免大观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6 
摘要点击次数: 692
全文下载次数: 4
中文摘要: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ASF)病毒主要为格鲁吉亚基因Ⅱ型(基于p72)强毒株、血清8群(基于CD2v),其具有超强的体外生存力、独特的宿主与生态循环模式,一旦流行便难以清除,对养猪产业的影响是毁灭级的,短时间内极难以恢复。在猪场,控制病毒传播的直接方法是给猪只接种疫苗,但由于ASFV颗粒大、基因组庞大且复杂,结构编码蛋白非常多、人们目前难以寻找出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结构蛋白,而非中和抗体产生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多,很容易诱导形成持续性病毒血症。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对此疫苗研究了99年,但一直未有结果,因此,目前全世界尚无可用的非洲猪瘟疫苗。过去,在发生重大疫情时,为了使疫病能够得到迅速控制,往往各种方法都可能大行其道,如注射灭活苗或自家组织灭活苗(简称自家苗)被认为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防控方式和方法,更加偏激的疫病防控方法如返饲、接种耐过病猪血清或卵黄抗体等,在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控中都有用过,并且也被证明是有效的。而目前所有这些方法,无论是否安全、是否激进,均被证明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是无效的。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相关链接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