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及防控对策
投稿时间:2018-08-08  
DOI: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ASTIP-IAS15)
作者单位E-mail
雷程红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刘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193  
崔尚金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193 
cuishangjin@caas.cn 
摘要点击次数: 1084
全文下载次数: 7
中文摘要: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非洲猪瘟最早于1909年在非洲的肯尼亚检测到。当时报道ASF为一种急性出血性疾病,感染的家猪的死亡率可达100%。1957年前,ASF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暴发。从1957年开始ASF进入欧洲地区并在接下来的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地区传播。2007年前,欧洲地区(除了意大利撒丁岛)的ASF都被成功的清除。2007年开始ASF开始在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地区传播,并传播到周边的国家。ASF对养猪业危害甚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我国对ASF的防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ASFV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ASF流行病学特征、ASFV引起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相关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ASF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相关链接
·月刊杂志《猪业科学》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