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猪南养,因地制宜 |
|
投稿时间:2022-05-25 |
DOI: |
中文关键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杰青科研项目(2021YYYF021),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1D003),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0A004) |
作者 | 单位 | E-mail | 田明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 冯艳忠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 王文涛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 张海峰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 赖喆 | 海南省中农谷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 琼海 571499 | | 刘娣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 何鑫淼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13895777337@163.com |
|
摘要点击次数: 1091 |
全文下载次数: 3 |
中文摘要: |
中国是世界上生猪养殖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生猪消费大国,生猪养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饮食结构在微调,各类红肉消费比例在变化,但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仍然占据主要位置,对肉质、口感、风味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也一直延续。生猪养殖的重点和未来是有自主品种或者品系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地方猪的种业创新则是重中之重,我国一直在提倡对地方猪种的保护、利用、开发,但是取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市场占有率仍然以引入猪种为主。2021年制定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路线,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多主体协同发力,通过重点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种业整体进步。同时,事实已经证明,我国的生猪种业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道路,而不是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这其中既包括种质资源的创制,也包括养殖模式的创新,养殖理念的改变,因种(地)制宜的方式开展地方猪的综合利用,南猪可以北养,同时北猪南移也是地方猪产业突破的一个途径。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