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马毒素FB1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前后转录组比较分析 |
|
投稿时间:2024-05-15 |
DOI: |
中文关键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淮安市农科院科研发展基金HNY202217 |
|
摘要点击次数: 0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伏马毒素(Fumonisin)是一种由Fusarium属真菌(主要是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tum)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玉米和其他谷物上。伏马毒素主要包括伏马毒素B1、B2、B3等多种类型,其中伏马毒素B1(FB1)是最常见和研究最多的一种。伏马毒素对猪具有很强的毒性,尤其是对猪肠道细胞。它可以引起猪的肠道疾病,如肠道炎症和吸收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伏马毒素的毒性机制主要与其对脂肪代谢的干扰、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以及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伏马毒素可以影响猪肠道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抑制神经酰胺合成酶(ceramide synthase)、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影响免疫应答反应。前人的研究围绕FB1对于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毒性及其可能的缓解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利于更好地理解FB1毒性的分子机理,但是关于FB1的毒性作用和机制尤其是涉及信号途径的机制仍然没有阐释清楚。因此,亟需进一步阐明猪抵御FB1诱导肠道损伤的功能基因及调控机制,为今后借鉴抗病育种的思路和利用分子设计的手段,最终实现从本质上提高猪机体自身对FB1诱导损伤的抵御能力这一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