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玉米粉添加比例对新鲜马铃薯发酵饲料参数的影响 |
|
投稿时间:2017-09-05 |
DOI: |
中文关键词: 新鲜马铃薯 玉米粉 发酵参数 最佳配比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8-0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GNC111018);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201636) |
|
摘要点击次数: 1456 |
全文下载次数: 16 |
中文摘要: |
该试验在"粮改饲"政策的大背景下,设定不同百分比梯度的新鲜马铃薯-玉米粉配比饲粮,通过常规固体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各项发酵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粉的最适宜添加量。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20%玉米粉添加组(P8C2)、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接种乳酸菌(1.8×1011 cfu/g)、酵母菌(5×109 cfu/g)和枯草芽孢杆菌(1011 cfu/g),20~25℃下密封发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发酵pH随发酵时间呈二次线性下降(P<0.05),其中,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和20%玉米粉添加组(P8C2)的pH拟合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和一次项系数b显著高于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P<0.05),各组之间的常数项c差异不显著(P>0.05),而所有处理组在发酵到第6 d后pH基本趋于稳定。乳酸随发酵时间线性升高(P<0.05);DM和淀粉随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20%玉米粉添加组(P8C2)干物质回收率(DMR)和淀粉回收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且最快达到稳定状态。各处理组发酵全程的平均pH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降低(P<0.05),而发酵全程的平均DM、淀粉、乳酸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增加(P<0.05)。皮尔逊系数表明:pH与DM和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DM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成显著负相关(P<0.05);淀粉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发酵前后pH、干物质、淀粉、乳酸等指标的含量变化,考虑发酵速度和成本因素,确定新鲜马铃薯-玉米粉的最佳配比组合为P8C2(新鲜马铃薯:玉米粉=8:2),最适合养猪生产,这些结果为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及新鲜马铃薯发酵喂猪提供了理论依据。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